防骗识骗有以下五种基本攻略: 攻略一:针对犯罪分子谎称帮忙直接转接到相关单位电话的伎俩,警方提醒: 公安、银行和通讯运营商系统的电话并非一个总机,相互间电话不能直接转接。
攻略二:“眼见非为实”,不要轻易相信来电显示的号码。骗子往往通过“任意 显号”软件,掩盖其真实号码,并虚假显示国家机关电话号码,骗取市民信任。
警方 提醒:市民接到类似电话,不要轻信,有疑问可挂断电话再回拨确认(网关电话“任 意显号”功能是单通电话,客户回拨所显号码将拨通所冒充的真实电话,当场询问 即可发现问题)。 攻略三:警方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绝对不会以任何形式收取费用,更不会要求 市民转账或开设网上银行进行资金操作,如在网络中遇到此种情况,千万不要去操 作,可直接报警。
攻略四: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公安、检察、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履行公务中,需要向公民询问情况时,会当面咨询当事人,并制作相关笔录,绝 对不会通过电话了解公民账户存款等隐私情况,如果涉及办案,必须当面出具工作 证件及相关法律文书,当面进行询问,警方更不会通过电话方式做笔录,也不会在 未出示相关证明的情况下,要求公民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余额等隐私资料。
1、不可轻易回复。收到短信和陌生电话时,要多注意短信和电话的来源,不要轻易盲目回电话或回短信,要认真核实清楚,确认是可靠的人再回复,防止回拨或回信息以后造成财产损失。
2、不要贪小便宜。要多修身养性,做事情不要总讲究利益,唯利是图就比较容易上当受骗,千万不要抱有占小便宜、贪财、投机、不劳而获等侥幸的心理。
3、正规渠道核实。不要按照对方给定的电话核实信息,如果对对方打来的电话或发来的短信存在疑问,有必要进行核实,但是一定要通过正规的渠道进行核实,自己查询咨询电话、问事电话,打过去比较可靠。
4、不转账不汇款。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时刻警惕自己财产的安全性,千万不要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就按照陌生人的要求在银行提款机上面进行汇款、转账等操作,更不要使用英文界面进行操作。
5、严守个人信息。在任何情况下,坚决不要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更不要将银行卡号和密码等告诉他人,因为银行工作人员绝对不会像客户口头索要账号和密码的,凡是索取账号密码,必定是骗子无疑。
6、提高防骗能力。要多学习信息化知识,多关注媒体的一些关于诈骗的报道,还有要多了解公安机关对于诈骗的最近案情通报,多了解更多的骗术,提高防骗能力。如果遇到电话、短信诈骗的情况,及时向银行等有关部门反应,并立即报警。
1、专利转让别轻信,全面验证多核实。
2、铸就防骗长城,擦亮识骗慧眼。
3、致富十年功,诈骗一场空。
4、执法办案有规范,怎会汇款到个人。
5、真假网店难分辨,购物不慎就被骗。
6、诈骗知识不可少,多方求证保荷包。
7、诈骗手法日益新,你我务必要小心。
8、诈骗手段万万千,捂紧钱袋不沾边。
9、诈骗电话莫轻信,一旦遇到要报警。
10、遇事要深思,不上骗子当。
11、遇人向你借手机,始终留意别远离。
12、遇到法院传票要警惕,亲自前往求证才能信。
13、鱼因馋上钩,人因贪受骗。
14、异地刷卡消费现,不要着急忙给钱。
15、以次充好货难验,拿钱就跑最常见。
16、一旦难分假和真,警方咨询最放心。
17、一不贪二不占,诈骗再诡玩不转。
18、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保障公民财产安全。
19、虚拟电话设陷阱,回拨号码能问明。
20、幸福生活双手造,馅饼不会天上掉。
21、心清眼睛亮,才会少上当。
22、心莫贪,擦亮眼,绷根弦,防诈骗。
23、违禁包裹莫惊慌,邮局核实来帮忙。
24、网上购物便利多,支付限额要设好。
25、网上购物便利多,设置限额准没错。
26、网络中奖真够狠,奖品多是笔记本。
27、网络购物要小心,反复要钱不是亲。
28、网络购物要小心,低价商品莫贪心。
29、投资理财和股票,多是骗子设的套。
30、天上不会掉馅饼,退税中奖是骗局。
31、提防非法假网银,登录网址牢记心。
32、提防非法假网银,登录网址记清楚。
33、所谓内幕和信息,全是人家使的计。
34、刷卡消费莫离眼,防止盗刷盯着点。
35、群策群力hold住防范诈骗,同心同德给力平安嘉善。
36、取款转帐多留意,小心坏人设陷阱。
37、钱卡证件分开放,挂失要快莫等闲。
38、骗子不高明,专骗财迷人。
39、骗人之心不可有,防骗之心不可无。
40、莫信天上掉馅饼,常劝自己心放平。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从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虚假信息诈骗犯罪迅速在中国发展蔓延,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可以说是迅速地发展蔓延,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电信诈骗起源于台湾,又称为是“台湾式诈骗”,自2000年起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盛行,近年逐渐蔓延至中国大陆。
随着犯罪手法的不断传播,内地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也仿效其手段进行犯罪。除了福建以外,湖南、湖北、广东、海南、河北个别市县的一些不法分子也加入了诈骗队伍。
2009年以来,中国一些地区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此类犯罪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手段翻新,作案者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电话等技术,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经济犯罪,以没收受害人所有银行存款进行恫吓威胁,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
仅2008年北京、上海、广东、福建这四个省市因电信诈骗犯罪市民损失近6亿元。 犯罪特点 一是犯罪活动的蔓延性比较大,发展很迅速。
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电话、短信地毯式地给群众发布虚假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布范围很广,侵害面很大,所以造成损失的面也很广。 二是电信诈骗信息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很快,一开始群发短信,发展到英特网上的任意显号软件、显号电台等等,成了一种高智慧型的诈骗。
骗术也在不断花样翻新,翻新的频率很高,有的时候甚至一、两个月就产生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 三是团伙作案,反侦查能力非常强。
犯罪团伙一般采取远程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团伙内部组织很严密,他们采取企业化的运作,分工很细,有专人负责购买手机,有的专门负责开银行帐户,有的负责拨打电话,有的负责转账。分工很细,下一道工序不知道上一道工序的情况。
这也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是跨国跨境犯罪比较突出。
有的不法分子在境内发布虚假信息骗境外的人,也有的常在境外发布短信到国内骗中国老百姓。还有境内外勾结连锁作案,隐蔽性很强,打击难度也很大。
侵害群体 电信诈骗侵害的群体具有很广泛的特点,而且是非特定的,采取漫天撒网,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向某一个号段或者某一个地区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受害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既有普通民众也有企业老板、公务员、学校老师,各行各业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波及面很宽、社会影响很恶劣。根据做的调查来看女性占70%以上,年龄上看中老年人超过70%,因此中老年人妇女要特别引起警惕。
打击瓶颈 很多人很困惑的问题。骗子都留了电话、留了账号抓起来不就完了吗,其实远远不像一般善良的人们想象得这么简单。
因为电信诈骗和传统犯罪有很大的区别,不像普通的盗窃、抢劫、杀人有犯罪现场,有痕迹物证,有刀、有枪或者有现场存在着蛛丝马迹和线索,而电信诈骗是远程的、非接触式的,你被骗了都没见过骗子长什么模样。留给公安机关的确实有诈骗电话和涉案账户,但是这些电话和账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全是假的,没一个真的。
这些手机号码都是无记名的。显示的座机号码大部分也都是网络虚拟电话,按说打电话应该有一个显示主叫号码,但是这种一号通和400电话都还有其他捆绑的号码,甚至还有一些任意显号软件可以显示出虚假的电话号码来,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显示出银行的电话、公安局的电话,实际上是虚假的,是由犯罪分子手动设置上的,它既能蒙骗受害者又能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
有的甚至通过境内、境外的服务商、服务器来层层转接。 银行账号和银行卡也是不法分子花钱用他人的账号批量使用。
有的犯罪分子甚至可以搜集几百个账号专门卖给诈骗集团的,到时候花几十块钱买一个民工的身份证,一开开一、两百个银行卡。公安机关一追查是一个民工的身份证。
另外,犯罪分子设立了多级账户,通过银行快速层层转账,最后再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ATM机上提现。 经常碰到有的时候犯罪分子诈骗两、三百万块钱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就转移到各地,很快就被人取走了。
因此,公安机关侦办一起这样的案件需要投入大量的警力、经费,要派出很多的专案组,满世界跑,到处拿着法律手续找银行、找通信部门查电话、查账号。哪个环节出了一点差错都会影响侦查工作。
可以说破这种案件远远不是一般的业余人士和不了解的人所想象得那么简单。实际上工作非常繁琐,要投入很多的力量才能破获这样的案件。
防骗意识 公安机关破获的无数诈骗案件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诈骗犯无论花言巧语,无论手法如何翻新,最后都要落到一个点上,就是犯罪分子都要受害人的银行卡、密码和账号,无论骗术是什么最后都会落到这一点上,因为他就是要钱嘛。所以在此我也要提醒广大网友、广大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千万不要轻信那种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千万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和银行卡的信息,如果你有疑问的话,你。
春运临近,乘车旅客大量增加,不少违法犯罪分子企图在春运期间趁机捞一把,旅客疏于防范,容易受骗。且看铁路公安民警教您如何防盗、防骗、识假票。
防盗
1.大量现金、零钱分开放
旅客出门远行,最好不要带大额现金。上车之前应将零钱放在单独地方,而不要与大笔的现金放在一起;大笔现金不要放在提包里或外衣口袋里,最好放在贴身的衣服口袋里;现金尽量不要放在外衣口袋里或是扒手容易注意到的地方,所带钱财最好不要放在一个地方,应做到小钱放于外(外衣口袋、皮包等),大钱藏于内(内衣口袋、衣内袋等处)。
2.钱财不外露
在公共场所,不要当众翻弄钱包、清点贵重钱物,以免引起扒手注意。
死神支招:如何防盗防骗识假票?
3.钱证要分离
把各种证卡和现金分开放,钱包里只放现金,这样即使被盗,也不会带来各种证卡丢失的多重麻烦。女士习惯将钱包、证件等物放在挎包或背包内,甚至随意将贵重物品也装在包里,在登车前就应将挎包揽在前胸,用一手护紧,若是双背肩的后背包就务必将拉锁、卡、扣系好。男士习惯于使用裤侧兜和裤后兜,尤其是不系扣的牛仔裤后兜,上车时请千万留心身后有没有人“顺手牵羊”。
4.贵重物品保管好
上车后不要将装有钱、证件、手机等贵重物品的衣服挂在衣帽钩上。此外,在列车上要把行李放在离自己最近的行李架上,重要的行李要时刻不离身并放置在视线范围内。女孩子常常喜欢把手机挂在脖子上,这往往成为小偷的目标,他们往往一个人借故让你回头,另一个则迅速剪断挂绳,偷走手机。手机和钱包最好放在包里,而不是别在腰间。包带越长的包安全系数越低,最好选择胳膊能夹住的包,背包的遭窃几率最高。
4.不凑热闹不拥挤
扒手一般选择上下车或人多拥挤的时候作案,作案后立即逃离。因此,进站口、剪票口、出站口、车门口等人多地带,开车前找座位、中途快到站和终点下车、旅客睡觉时,都是小偷下手的时机。因此,要尽量避免拥挤,不要站在车厢连接处和车门口,并提高警惕、加强提防。
5.可疑人员要防备
扒手大多穿得较少,喜欢随身携带书、报纸、杂志和小提包等,用以掩护作案。扒手的眼睛与平常旅客不同,他们上车后不找座位,喜欢东张西望,专盯旅客的行李和钱物。扒手不常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喜欢在车厢内频繁走动,寻找目标下手。
防骗
1.“掉包计”
犯罪分子常常以利相诱,如告知中大奖、捡到钱物平分、虚假网络信息、兑换外币、假冒“贵重”物品等手段,将诱饵抛到旅客面前。碰到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旅客千万不要贪小便宜,要谨慎对待,冷静客观地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判断真伪,切莫给骗子有机可乘。
2.“换钱计”
骗子利用秘鲁币或伪造纸币,谎称外国货币,突遇急事要与旅客进行高额兑换。旅客一旦动了贪念,便掉进了骗子的圈套。
死神支招:如何防盗防骗识假票?
3.“假同乡”
骗子假扮同乡,与旅客套近乎,使其放松警惕,进行诈骗。特别不要轻信与你是老乡、同路人,把财物、行李、车票交给不认识的人看管,以防丢失。更不要吸、食、饮用陌生人提供的香烟、食品和饮料,以防被骗。
4.“中奖骗局”
骗子借易拉罐等道具,谎称中了大奖,欺诈旅客。
5.“拉客宰客”
一些拉客人员活动在火车站周边,主要拉客对象是一些收入低、返家心切的民工、学生等,旅客稀里糊涂上车后,才发现拉客人员先前的承诺全没了,车票漫天要价、不按时发车,不仅耽误行程,人身财产安全也没有保障。民警提醒,旅客转车或搭长途车时,一定要乘坐正规运营的客车,“黑车”坐不得。
6.“急救诈骗”
不要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陌生人。在候车室和列车上,有的骗子利用聊天套近乎的手段,套取家庭电话及相关资料,然后打电话给其家人,用突发急病、遭遇车祸等需钱治疗等借口让家里人汇款以骗取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