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自古为赣粤交通要道上的重地。
20 世纪60年代,在县境内大洋洲乡赣江东岸的沙丘上,发现了一座东西长 8. 22米,南北宽6. 6米,带有二层台的一棺一椁形式的商代晚期大墓,墓内 随葬品异常丰富,青铜器数量达四百八十余件,是江南地区商代青铜器的一 次重大发现,也是国内目前在同一遗迹单位内出土商代青铜器最多的一 次。大洋洲商墓所出土的青铜器,工艺精美,品种繁多。
礼器有鼎、鬲、觑、簋、豆、匕,酒器有叠、瓿、卣、壶、瓒、勺;乐器有镩、大铙;兵器有胄、钺、戈、戟、矛、长刀、短剑、铡;用器有杖首、炭箕、厨刀;工具有斧、钻、凿、刻刀;农具有耜、凿、犁、镰等。此外还有许多饰件和青铜杂器。
大洋洲商墓的青铜器多成组成套。如夔形足扁足鼎,有大小不同30多件。
与鼎配合使用的匕也有多件,重叠放置。有的器类有几种形制,如工具中有形状、尺寸都有差异的钻,有平刃、斜刃的刻刀等。
新干商代大墓是1989年发现并开始发掘的,是中国重要的考古发 现之一。
此墓距离吴城商城遗址不远,从墓中出土的青铜器群来看,它 属于吴城青铜文化的组成部分,但也受到当时中原文化的一些影响。据 统计,仅墓内出土的青铜器就有470多件。
其中伏鸟双尾虎、鹿耳铜觑、乳丁纹虎耳方鼎均为国宝级文物。 鹿耳铜甎高105厘米,口径61。
2厘 米,重78。5千克,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同类器物中形制最大的一 件,堪称“中国甎王”。
高达97厘米的虎耳方鼎,在南方属首次发现。大洋洲商代大墓的出土文物中,某些青铜器、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具有中原青铜文化的明显痕迹,但很多器物的造型纹饰及铸造工艺又表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器物表面普遍具有的带状燕尾纹饰及器物附件上具有强烈写实色彩的虎形雕塑,在商代青铜文化中实属独树一帜。另外,出土的短剑、手斧和犁等在北方商墓中前所未见。
特别是青铜犁的发现,将我国犁耕的历史从西周向前推到了商代。学者们研究证明,远在3000多年以前,赣江流域曾有着另一个与商王朝并存发展的地方政权。
新干大墓中还出土了大量青铜礼器、工具、兵器及杂器。从该墓的规模和出土文物的数量推测,墓主人可能就是这一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或其家族。
每天生活在这个城市,却有一种“不知庐山真面目”的感觉,除了上学时的历史课本之外,再没有真正立体全方位的去了解过我们的首都。
参观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了我这个机会。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伟,气势磅礴。
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博。
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
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
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
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
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
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四为美。
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
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
参观之后这一个月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
很难想象一个乱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因此,倡议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参观,倡议我们同事带家人和孩子前去参观,倡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体验江西文化,感受历史沧桑 ——观江西省博物馆有感X月X日的下午,在单位组织的精心安排,我们来到江西省博物馆参观,天气虽然阴沉灰蒙,下起了稀稀沥沥的小雨,我们大家还是兴致很高,希望一睹江西博物馆的风采。博物院的大门气势雄浑,放眼望去,三栋展览楼威严耸立在我面前,厚重的文化和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俗话说,“看一个人需要看他的气质,看一个城市则看它的博物馆”看来一个城市华丽之下的真实和厚重是深藏于博物馆中的,也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和内涵。昏暗的灯光之中,我们细细品读着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仿佛进入了深邃有历史长廊,每件展品文物,抑或精美,抑或沉旧,都向我们述说着一段故事,从原古朝代的石器陶器,到商夏西周坚实的青铜,从魏晋南北朝的古朴史书到隋唐五代的繁华瑰丽,江西的深沉厚重,藏在青铜鼎中,藏在八大山人图画中,藏在影德镇瓷器中,藏在紫水晶洞中,藏在红军的破旧军帽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革命历史博物馆,橱窗里陈列着一件件红军的物品,破旧的军帽,残旧的军旗,生了锈的军号,漏了洞的草鞋……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展品,江西作为革命的摇篮,有多少志士红军为中国的今天战斗,奔走,不惜牺牲生命……生活在安逸之中的我们的心被泡得太过麻木,需要历史革命的钟声唤醒。
作为陶瓷名镇,景德镇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今终于有幸亲自看看景德镇的一件件珍品,景德镇的每一件展品似乎都吸收了历史的精华,精美绝伦中透着沧桑,千百年中,陶丁的烟火,窑炉从未熄灭,传承至今,从彩柚到青花,到裂纹,到褐瓷白瓷……每件瓷器中承载的是中国景德镇人的聪明才智和灵巧勤劳的品质,《月光曲》、《荷》、《独钓寒江》等现代的作品,更是出众,细致入微的雕琢,精美绝伦的上彩,完美无暇的陶瓷瓶体,既融合了历史的气息,又展现了现代的文化,一件件陶瓷如少女般,纯洁剔透,宁静地展示着自己的芳华,让我们不禁为之沉醉……最具特色的是江西客家文化的展示,女子的红肚兜,窄小精美的轿子,仿真的酒楼一角……古朴的气息如美酒甘甜醉人,浓重的乡土之气在静默中述说着平凡又精彩的生活。游完三座博物馆陈列楼,感觉自己的眼睛有了痛感,但脑子似乎更加充实丰富,自己。
大洋洲商墓青铜器中有不少大型器物。
其中的大方鼎形制宏伟,通高97 厘米,重49. 2千克,方腹平底,鼎耳上各铸一卧虎。方腹的四面都饰有兽面 纹和乳钉纹,四足饰羊角兽面纹。
大觑通高110厘米,重78千克,上部为大 口盆形的甑,下部为鬲,两部分合为一体,四个袋足。除耳上双鹿以外,整 个器物一次浑铸成形,纹饰精美,堪称“中华觑王”。
方卣,通高29厘米, 细颈方腹,提梁贴靠颈侧,梁端为龙首形,盖纽与梁间有蛇形绊链,饰饕餮 纹,圈足饰镂空云纹,腹面有孔,内部有十字形管道,底部也是双层,便于 用炭火或沸水加温。饕餮纹小方鼎,底部也是双层,两底间的腹面设一小门, 可以向上揭开,将炭火置入加热。
青铜器的装饰工艺也很发达,戈与大钺上 分别有嵌绿松石和嵌红铜的花纹,铜器表面装饰富有地方特色的燕尾纹、.编 织 纹、变体兽面纹、阴刻云雷纹和立体圆雕虎等动物形象。
上一篇:林丹例子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