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收麦子的季节,汗水顺着农民伯伯的脸颊流淌,但喜悦的笑容挂在他们的脸上。
可是有些农民认为秸秆处理的成本太高,不如一烧了之。 这种做法是错的。
秸秆焚烧 危害一: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
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危害二: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尤其是在村庄附近,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危害三: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危害四: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 危害五: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焦土,对一个地区的环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坏 焚烧秸秆百害无一利,所以为了我们的地球,请秸秆还田吧! 秸秆禁烧工作总结 最近两年我校积极响应罗塘乡党委政府关于秸秆禁烧的号召,为严防火灾,减少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我们做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及时遏制了秸秆焚烧的势头,秸秆禁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结合创建工作加强秸秆禁烧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秸秆禁烧工作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高度认识秸秆禁烧工作的重要性,把禁烧工作作为维护城市形象、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和提高执政能力的综合表现来抓,我校在罗塘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禁烧氛围 为使禁烧工作收到实效,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农民群众自觉行动的禁烧氛围,我校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比如采取召开全校师生会议、张贴罗塘乡政府通告、悬挂规范性横幅标语、发放明白纸、教育小学生积极参与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秸秆禁烧的政策规定、秸秆焚烧的危害以及处罚规定等,做到家喻户晓。
为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防治大气污染,我校严格按照罗塘乡党委政府关于秸秆禁烧工作会议要求,在校园秸秆禁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做好宣传是解决禁烧的有力保障。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我校通过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绘画比赛,经典诵读和讲故事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瑰宝,发展了学生特长,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营造了校园文化氛围;要求每个学生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等形式开展禁烧工作,收到显著成效。 四、通过量化、美化校园来达到宣传秸秆禁烧、提高空气质量的目的。
为了改善环境,提升空气质量,我校花大力气种植红球石兰、黄杨、桂花、香樟、月季等,学生发现学习环境美了,也更进一步提高了禁烧秸秆的认识,也有利于这些孩子回家积极做好父母禁烧的思想工作。 五、工作成效。
在罗塘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校的秸秆禁烧宣传工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各种活动,对秸秆燃烧的危害和秸秆综合利用知识进行了宣传,使广大农户的环保意识显著提高,大部分秸秆得到了妥善堆放和广泛利用,避免了环境污染,推进了农村生态建设。秸秆禁烧、秸秆利用是政府积极倡导的一项利国利民措施,既改善人居环境,又增加经济收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秸秆焚烧的现象,不仅造成农业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甚至引起火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产生了极坏的影响。结合我村及周边乡镇的秸秆禁烧工作情况,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民思想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思想及行为方式的影响,一直以来,农民习惯在收割后放火将田里的秸秆焚烧,只图方便省事,且认为只有焚烧干净才有利于下季的播种。
其实,秸秆焚烧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另外,秸秆焚烧还破坏了土壤结构,加重土壤板结,加剧干旱,造成农田质量下降,因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二.机械化程度不够高 目前,收割机在收割时必须携带切割装置,且留茬高度不超过12厘米,并尽量将秸秆进行粉碎。除田地实际情况之外(田地过于泥泞),收割机自身的不够完善及农机手技术经验的影响,留茬高度过高,粉碎不够彻底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农民对下季播种存在很大的担心,造成焚烧情况屡禁不止。
另外,打捆机在我市并不常见,农民必须进行人力捆扎、装车、运输带来了很大的精力的消耗,引起了诸多不满。 三.秸秆利用难点多 大部分农民能够认识到焚烧的危害,但是又觉得秸秆没有太大的利用的价值,要不花费大量时间捆回家作为燃料,要不堆在田边等烂掉了再做肥料,无法找到相关的企业进行收购处理。
另一方面。
一石激起千层浪。
反映农村禁烧秸秆的《禁烧秸秆堵了谁的心?》以下简称《禁》,在网站发表后,几天时间竟有4300多人“围观”“抛砖”。该报道真实地“道”出了乡镇干部的辛、酸、苦、辣、麻。
还被网友翻译成英文在《人民网》转载,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纷纷“吐槽”。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禁》稿的作者,也深同感受禁烧工作的苦衷,嘴累、腿累、心累。
减少大气污染,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农村禁烧的法律、法规,“不点一把火”“不冒一处烟”。
夏秋两季,要经过漫长的秸秆禁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乡镇干部包片蹲点,与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一起值守,加强宣传、巡逻。
进村入户,宣讲党的政策,劝村民莫烧秸秆,对环境、大气层污染的危害。日升而出,日落而归。
夏天顶着烈日炎炎,秋天冒着寒风习习。乡镇干部白天在村头巷尾,夜间在田间地头。
白白净净的大学生村官变成“非洲男孩”,漂漂亮亮的美女变成“丑妇”。不仅如此,还冒着被蚊虫咬、动物袭击。
乡镇干部苦不堪言。几千年的农耕习惯,秸秆禁烧,被现代文明禁秸所取代。
只堵不疏,农民意见大,基层干部累。一个要烧,一个不准!制止农民今年烧秸秆的“土法”“土政策”也相继“出炉”。
引起农民对党和政府不满,口服心不服,矛盾不断升级,势必引起更大的社会问题。禁烧秸秆工作最大的问题,要解决农民夏秋两季秸秆的出路是变废为宝。
怎么变废为宝?是各级领导、专家值得考虑的问题,要借助国外秸秆禁烧先进经验,在我国农村广泛地推广,运用,走有中国特色的禁烧秸秆之路。久保田收割机价值十几万,咱农民买不起,不要钱的腐干灵不能马上腐蚀秸秆,并且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农忙耗不起栽插庄稼的时间,也浪费国家资源,再说种田是要抢时间,抢季节,时间不等人啊!种田大户、塔水镇白塔村村民刘云清说。
作为村民的“代言人”把真相公布出来,引起人的关注,参与“支招”。其目的向上级领导反映基层干部的“心声”,既不污染环境,不污染大气层,又不违反政策,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当前,正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群联系是大事,几亿农民吃饭的小事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