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剧下降的冰雹体积大、重量沉,速度快,所产生的力量可以击碎玻璃、扭 曲汽车、毁坏屋顶、破坏庄稼(仅在美国,年均经济损失就高达10亿美元)甚至 会致命。
例如,1953年7月降落在加拿大艾伯塔(Alberta)的一场冰雹风暴造成 3万只鸭子丧命。1978年7月,在美国蒙大拿州(Montana)发生的冰雹风暴中约 有200只羊丧命。
在美国,很少有人因为冰雹而丧生。最近的记录是在1979年7月30日,冰 雹降落在科罗拉多州的福特科林斯(Fort Collins ),造成一名婴儿死亡,约70人 受伤。
然而,在世界的一些贫困地区,风暴造成的危害是较为普遍的,因为这些 地区的建筑不够结实,在风暴天气容易倒塌而使屋内的人受伤。孟加拉国的戈 巴尔甘尼有报道称,重达3千克(超过2磅)的冰雹使92人丧生。
这是样板。具体情况要根据你实际的工作处理。
银行工作简报--战酷暑鼓斗志个人存款再创新高
盐堂支行在面对存款淡季,个人存款出现下滑的不利形势下,该行全体以“开展优质文明服务”为契机,动员全体员工,克服困难和畏难情绪,在营销客户上发力,从而使个人存款保持快速增长,截止7月15日,该行个人存款余额达16009万元,比上月新增700万元,比年初增长4247万元,完成市分行下达全年计划的106%。
一、发扬团队精神,上下目标一致,抢市场,占先机。
为了使我行存款能有较大的突破,新的领导班子非常重视个人业务的发展,行长带领全行上下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全身心投入到营销工作中,行领导放弃了一个个休息日,挑灯夜战,日夜奔波,先后营销了中建一局市项目部、供水公司、电影公司、烟草公司职工奖金等几家代工单位,沉淀资金达到800余万元。为了吸收存款,我们的员工对支行所在街道社区进行了拉网式宣传,让客户首先对我们的产品有所了解,接受我们的产品,使用我们的产品,提高了我行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行领导实行坐班制,实行窗口弹性服务。
业务快速发展,原有的三个对私营业窗口已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面对如此的柜面压力,在原有员工人数不变的基础上,行领导及时做出决策,对对私营业窗口实行弹性工作制,开办四个对外营业窗口,并且在营业大厅设立了低柜区,把理财、基金业务放到客户经理低柜区来做,这样更加强了客户经理与客户的面对面沟通,有助于我行的新产品向客户推介与营销,上半年我行代销基金产品销售总额达到2500万元。前台柜面基本业务与大厅理财业务的分流经过这样的合理布局,才使柜面压力得到进一步缓解,每位员工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所能,有充分的时间与客户进行沟通,在和客户的交流中,也就能了解到客户所想,客户所需,充分挖掘客户资源,做到得心应手、不慌不乱。
三、搭建高端客户服务渠道。
紧抓我们的VIP客户,切实为客户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即我们的客户经理首先根据客户的爱好,特点,为客户推荐最适合的产品,让客户感觉到我们服务,对VIP客户坚持实行绿色通道,让客户彰显自己的尊贵身份。
四:充分发挥大堂经理作用,实行“大厅制胜”。
行领导班子每天轮流在大厅值班,现场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大堂经理与客户经理,柜员相配合,发现潜在客户时,大堂经理在第一时间把信息反馈给客户经理,便于客户经理对客户进行及时的维护。通过大堂经理与客户经理的密切配合,我行在营业大厅共发现高端VIP客户150户,总计挖掘存款达到了1500多万元。
五:部门联动,积极挖掘储源。
由于大量资金需投放市场,加上股票、基金的热销,致使我行的个人储蓄存款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对此行领导及时制定了非储蓄岗位员工吸储考核办法,调动了全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盐湖支行全员并肩作战,协同合作, 为存款增长作好坚实后盾。
坚信“天道酬勤”,有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再接再励,使我行的各项业务都更上一层楼
在炎热的夏天,突然间乌云滚滚,电闪雷鸣。
顷刻间,雨夹着冰雹,铺天盖地地砸下来。那么,冰雹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冰雹和雷雨是同出一家,都是出自积雨云,只是产生冰雹的积雨云升降气流特别强烈,这种积雨云称为冰雹云。
积雨云是空气强烈对流所造成的,它是空气很不稳定的产物。冰雹云很厚,可以达到十几千米,云顶温度很低,为零下40T以下。
那时空气中含的水汽很多,而且低层大气被太阳晒热的地面所烤热,形成下热上冷的很不稳定的空气柱发生强烈对流。随着气流的升降,不断地与沿途雪花、小水滴合并,形成具有透明与不透明交替层次的冰块,当它增大到一定程度,上升气流无法支持时,就降落到地面上来,这就是下冰雹的道理。
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它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
中国是冰雹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冰雹每年都给农业、建筑、通讯、电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图1、图2)。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冰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冰雹灾害时空动荡格局以及冰雹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从而更好地防治冰雹灾害,减少经济损失。 一、冰雹的形成条件及其特征 冰雹和雨、雪一样,都是从云里掉下来的,它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
冰雹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大气中必须有相当厚的不稳定层存在。
②积云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大水滴冻结的高度(一般认为温度达-12℃~-16℃)。③要有强的风切变。
④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8千米。⑤积雨云内含水量丰富。
一般为3~8g/m3,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个液态过冷却水的累积带。 ⑥云内应有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
总的说来,冰雹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局地性强,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一般宽约几十米到数千米,长约数百米到十多千米;②历时短,一次狂风暴雨或降雹时间一般只有2~10分钟,少数在30分钟以上;③受地形影响显著,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④年际变化大,在同一地区,有的年份连续发生多次,有的年份发生次数很少,甚至不发生;⑤发生区域广,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大气候区内均可发生,但以温带地区发生次数居多。 二、中国冰雹灾害的地理分布规律 冰雹活动不仅与天气系统有关,而且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也很大。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貌差异也很大,而且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使大气环流也变得复杂了。因此,我国冰雹天气波及范围大,冰雹灾害地域广。
根据有关资料对中国冰雹灾害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有下述四方面的认识。 (1)雹灾波及范围广。
虽然冰雹灾害是一个小尺度的灾害事件,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冰雹灾害,几乎全部的省份都或多或少地有冰雹成灾的记录,受灾的县数接近全国县数的一半,这充分说明了冰雹灾害的分布相当广泛。(2)冰雹灾害分布的离散性强。
大多数降雹落点为个别县、区。 (3)冰雹灾害分布的局地性明显。
冰雹灾害多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地段,特别是青藏高原以东的山前地段和农业区域,这与冰雹灾害形成的条件密切相关。(4)中国冰雹灾害的总体分布格局是中东部多,西部少,空间分布呈现一区域、两条带、七个中心的格局(图3)。
其中一区域是指包括我国长江以北、燕山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是中国雹灾的多发区;两带指中国第一级阶梯外缘雹灾多发带(特别是以东地区)和第二级阶梯东缘及以东地区雹灾多发带,是中国多雹灾带;七个中心指散布在两个多雹带中的若干雹灾多发中心:东北高值区、华北高值区、鄂豫高值区、南岭高值区、川东-鄂西-湘西高值区、甘-青东高值区、喀什-阿克苏高值区。 三、中国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规律 总体来说,中国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是十分广泛的。
尽管一日之内任何时间均有降雹,但是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降雹时段。有关资料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雹时间70%集中在地方时13~19时,以14~16时之间为最多。
湖南西部、四川盆地、湖北西部一带降雹多集中在夜间,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多在中午降雹。另外,我国各地降雹也有明显的月份变化,其变化和大气环流的月变化及季风气候特点相一致,降雹区是随着南支急流的北移而北移,而且各个地区降雹的到来要比雨带到来早一个月左右。
一般说来,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在3~4月,江西、浙江、江苏、上海在3~8月,湖南、贵州、云南一带、新疆的部分地区在4~5月,秦岭、淮河的大部分地区在4~8月,华北地区及西藏部分地区在5~9月,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区在6~8月,广大北方地区在6~7月,青藏高原和其他高山地区在6~9月,为多冰雹月(图4)。 另外,由于降雹有非常强的局地性,所以各个地区以至全国年际变化都很大。
四、中国冰雹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分析 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论角度理解,冰雹灾害是冰雹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受灾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灾害。降雹与暴雨都是强对流天气过程,受地形约束,常相伴发生,因此暴雨和地形成为冰雹灾害孕灾环境的主要因素。
冰雹灾害的强弱及区域分异首先取决于降雹的特点,从我国降雹的区域分异看,降雹高值区呈现一区两带的特点:一区指青藏高原多雹区;两带指南方多雹带和北方多雹带,前者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向东延伸到湘西、川鄂边界,后者从青藏高原的北部出祁连山、六盘山经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连接。 中国冰雹成害的区域分异与冰雹致灾(降雹)的区域分异相比较,有明显的向东、向南、向西扩展的趋势,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差异。
其一,从大区域看,冰雹灾害多发区和冰雹致灾最高频区截然不同,前者为人口稠密的华北-长江中下游一带,后者则为人口稀少的青藏。
冰雹也被称为“雹子”,常出现在夏季或春夏之交,冰雹的大小不同,小 的冰雹只有绿豆、黄豆那么大,大的冰雹有栗子、鸡蛋那么大,有的地区出 现的特大粒的冰雹有柚子大小,但这样的冰雹非常少。
冰雹和雷暴一样都是一种对流性天气,都发生在积雨云中,但冰雹的形 成条件要比雷暴高。冰雹的形成一定要有厚实的云层。
一般来说,发展强盛 的积雨云中都可以形成冰雹,但要使冰雹降落到地面,需要云中的冰雹长到 一^定的体积。 冰雹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〇°c层高度。
积雨云中在o°c层以下由水滴组 成,0°c层以上至一16°C层以下是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的混合体,再向上则以 雪花、冰晶为主。冰雹是在〇°C层上下反复升降,在“融化一结冻一再融化 一再结冻”的反复过程中,不断增大的。
当〇°C层的高度位于最大上升速度 层200?300米处时,最有利于冰雹的增大,0°C层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冰雹的 发展,即使降雹,危害也不严重。
冰雹是夏季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它是从云中降落的坚硬冰球或冰块, 由透明或半透明的白色冰晶组成,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在5?50毫 米,偶尔可达100毫米以上。
冰雹是在积雨云中形成的。积雨云内对流强烈,水汽在上升过程中迅 速冷却,与冰晶、雪花等碰撞冻结,形成雹胚。
雹胚随气流不断地上升、下 沉,遇到过冷水层,表面被裹上一层层冰衣,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越滚越重,直到上升气流夹带不动它时,从云中落到地面,这就是降雹现象。 积雨云范围不大,一般只有几千米宽,但是移动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几十 千米,因此降雹区常呈狭长地带,故有“雹打一条线”之说。
下冰雹常有先 兆,当你看到天空中出现白黑红相间的浓云,发展很快,云的边缘呈土黄色, 闪电不断且多为横闪,雷声低沉而连续,十之八九要下冰雹了。 冰雹的分布与其形成特点有关,总的趋势是中纬度地区发生多,低纬度 地区发生少;山脉、丘陵地区发生多,平原地区发生少。
我国的冰雹多发生 在西南、西北、华北等内陆地区,其中青藏高原是全国也是全世界降雹最多 的地区。山东省属多雹地区,渤海沿海、鲁中山区和半岛丘陵为三个多雹中 心。
从发生时间看,一^年之中多发生在春末夏初,一^天之中多发生在午后和 傍晚。 冰雹来势迅急,常伴有狂风暴雨,造成小麦、玉米、棉花、西瓜等农作物 叶片破碎,茎秆折断,植株倒伏,花果脱落;同时还能砸伤行人、畜禽,砸坏房 屋、大棚等农业设施。
其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雹块的大小、密度和持续 时间。 对冰雹的防御,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
当前常用的方法是在降 雹之前,用高炮或火箭向雹云中发射碘化银,增加雹胚数量,使每个雹胚平 均得到的水汽减少,不能形成大雹粒。从长远看,防雹的根本途径是植树造 林、绿化荒山秃岭,使地面温度变化缓和,不致形成强烈的空气对流。
农作 物遭受雹灾后,要及时中耕松土,追施速效肥料,并结合浇水,促进恢复 生长。
下一篇:一起向未来节目(互动视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