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香气评语有:
嫩香:柔和、新鲜幽雅的毫茶香。多用于原料幼嫩、采制精细的高档绿茶。
清香:多毫的烘青型嫩茶特有的香气。多用于高档绿茶。
板栗香:又称嫩栗香。似熟板栗的甜香。多见于制作中火功恰到好处的高档绿茶及个别品种茶。
季节香:在某一特定时期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如秋茶香。
地域香:具有特殊地方风味的茶叶香气。如云南红茶特殊的糖香、西湖龙井茶独有的清香,皆属地域香。
高锐:香气高锐而浓郁。多用于高档茶。
高长:香高持久。多用于高档茶。
清高:清纯而悦鼻。多见于杀青后,经快速干燥的高档烘青和半烘半炒型绿茶。
海藻香(味):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中带有海藻、苔菜类的味道。多见于日本产的上档蒸青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
香高:茶香浓郁。多用于高档茶。
香短:香气保持时间短,很快消失。
钝熟:香气、滋味熟闷,缺乏爽口感。多见于茶叶嫩度较好,但已失风受潮
或存放时间过长、制茶技术不当的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高火香:炒黄豆似的香气。干燥过程中温度偏高制成的茶叶,常具有高火香。
纯正:香气正常、纯正。表明茶香既无突出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用于中档茶的香气评语。
粗青气(味):粗老的青草味(气)。多用于杀青不透的下档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焦糖气:足火茶特有的糖香。多因干燥温度过高、茶叶内所含成分开始轻度焦化所致。
粗老气(味):茶叶因粗老而表现的内质特征。多用于各类低档茶,一般四级以下的茶叶带有不同程度的粗老味(气)。也用于滋味审评。
烟焦气(味):茶叶被烧灼但未完全炭化所产生的味道。多见于杀青温度过高、部分叶片被烧灼释放出的烟焦气味在制茶叶时被吸收所致。也用于滋味审评。
纯和:香气纯而正常,但不高。
火香:焦糖香。多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烘、炒温度偏高造成。在不同的茶叶销区,“火香”的褒贬含义不同。如山东一带认为稍有火香的绿茶香气好,而江、浙、沪地区则相反。
酸傻气:香气异味。腐烂变质茶叶发出的一种令人不快的酸味。在红茶初制中制作不当的部分尾茶可发生酸馊气。
水闷气(味):陈闷沤熟的令人不快的气味。常见于雨水叶或揉捻叶闷堆不及时干燥等原因造成。也用于滋味审评。
焦气(味):茶叶异味。鲜叶在高温下快速失去水分变焦化时产生的异味。见于炒干温度过高的绿茶。审评中也常可见已变硬变黑的叶底。也用于滋味审评。
生青:如青草的生腥气味。因制茶过程中鲜叶内含物缺少必要的转化而产生。多见于夏、秋季的粗老鲜叶用滚筒杀青机所制的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平和:香味不浓,但无粗老气味。多见于低档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青气:成品茶带有青草或鲜叶的气息。多见于夏、秋季杀青不透的下档绿茶。
老火:焦糖香、味。常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使部分碳水化合物转化而产生。也用于滋味审评。
足火香:茶叶香气中稍带焦糖香。常见于干燥温度较高的制品。
陈闷:香气失鲜,不爽。常见于绿茶初制作业不及时或工序不当。如二青叶摊放时间过长的制品。
陈熟:指香气、滋味不新鲜,叶底失去光泽。多见于制作不当、保存时间过长或保存方法不当的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陈霉气:茶叶霉变而产生的气味。多见于含水率>10%、又处在适合霉菌生长的环境,在绿茶中出现陈霉气味,为次品劣变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陈气(味):香气滋味不新鲜。多见于存放时间过长或失风受潮的茶叶。也用于滋味审评。
钝熟:香气、滋味术语。茶叶香、味缺乏鲜爽感。多用于存放时间过长、失风受潮的绿茶。
鲜爽:鲜洁爽口,有活力。
浓厚:味浓而不涩,纯而不淡,浓醇适口,回味清甘。浓烈:味浓不苦,收敛性强,回昧甘爽。
鲜浓:口味浓厚而鲜爽,含香有活力。浓强:味浓,具有鲜爽感和收敛性。
甜爽:滋味清爽,带有甜味。浓醇:口味浓,回味爽略甜,无刺激性。
鲜醇:滋味鲜爽欠浓,刺激性不强。回甘:茶汤人口后回味有甜感。
醇爽:滋味醇和鲜爽。醉正:清爽带甜,刺激性不强。
醇厚:茶汤鲜酵可口,回味略甜,有刺激性。平和:味正常,有一定浓度,缺乏鲜味。
醇和:滋味欠浓,鲜味不足,无粗杂味。粗淡:味粗而淡薄。
粗涩:原料粗老而涩口。生涩:涩味且带有生青昧。
淡薄:味淡而正常。苦:茶汤人口,舌根感到类似奎宁的一种不适味道。
苦涩:涩中带苦。生青:干茶叶具有青草气。
粗青:粗老而生涩。浓涩:味浓而涩口。
熟味:熟闷,一种软弱不快的滋味。老火味:温度高引起的火味。
足火味:有糖香的甜味。焦味:茶叶高温灼焦后形成的焦气。
陈味:茶叶贮藏久而产生的陈变气味。日晒味:日晒茶具有的一种类似笋干的气味。
异昧:非茶叶的气味和污染的各种异昧。
茶叶好坏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如何来识别,这一直是许多人在卖茶的时候遇上的问题, 第一步,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茶叶倒入盘中,做定向的旋转,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要看茶叶的整度和匀度以及条索松紧宽,紧密无匀的则质好味优。
第二,要看茶叶的净度,以茶梗、叶柄、茶籽越少就越好。第三,要看其色泽,红茶类以乌褐油润为好,绿茶类以翠绿有光泽为佳。
通过盘旋,放近鼻子,可以闻其气味,如香气浓郁,即为好茶。 第二步,品茶,也是最主要的一项内容,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来进行,一是闻香气、浓郁、纯喉、耐闻者为佳。
二是看茶色,红茶以红艳、明澈者为好;绿茶以色绿、亮明为佳。 三是品茶味,红茶以浓厚、鲜爽、纯正而有甜味为上;绿茶以醇和、鲜香为佳。
四是看底茶,泡过的底茶以色泽均匀,颜色一致为好,茶底中幼芽多者为高级茶。叶亮有光泽为新茶。
第三步:在上面两个步无法完成的时候,识别茶叶的好坏可以直接从其外形、色泽、味道来评价。一般来说,对于绿茶,干茶色泽为墨绿色或翠绿色,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是悦鼻的板栗香;乌龙茶,即青茶,外形一般是条形或颗粒状,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带有自然的花香。
对于红茶,有碎茶和条形茶之分,红碎茶外形是匀度好,色泽黑褐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且鲜,条形红茶在外形上是紧结显毫,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且鲜。这些特征都是好茶的体现。
· 在外形上常用的术语细嫩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紧细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紧结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二,三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紧实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但揉捻充足,尚能卷紧,条索粗大,稍感轻飘(身骨轻)。若(破口)过多,则称为(粗钝)。
(经过切断处理的茶叶,两端显的粗糙而不光滑者,称为(破口))。 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飘,或称(粗老)。
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 壮实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心芽(芽头,芽尖)尚未发育,展开成茎叶的嫩尖,一般洱毛多,而成白色。 显毫芽叶上的白色洱毛称为(白毫),芽尖多,而洱毛浓密者,称(显毫),毫色有金黄,银白,灰白等。
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重实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匀整,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并配适当。 脱档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破口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团块,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短碎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称之。
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称之。 碎片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末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单片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红梗茶梗红变称之。
· 在色泽上常用的术语墨绿深绿泛黑而匀称光润。 翠绿翠玉色而带光泽。
灰绿绿中带灰。 铁锈色深红而暗无光泽。
草绿叶质粗老,炒菁控制不当,过乾,呈现绿草之色泽。 砂绿如蛙皮绿而油润,优质青茶类的色泽。
青褐色泽青褐带灰光。 鳝皮色砂绿蜜黄,似鳝鱼皮色,又称鳝皮黄。
蛤蟆背色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光润色泽鲜明,光滑油润。
枯暗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花杂指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 在水色上常用的术语艳绿水色翠绿微黄,清澈鲜艳。亮丽显油光,为质优绿茶之颜色 绿黄绿中显黄的汤色。
黄绿(蜜绿)黄中带绿的汤色。 浅黄汤色黄而淡,亦称淡黄色。
金黄汤色以黄为主,稍带橙黄色。清澈亮丽,犹如黄金之色泽。
橙黄汤色黄中微带红,似成熟甜橙之色泽。 橙红汤色红中带黄,似成熟桶柑或椪柑之色泽。
红汤(水红)烘焙过度或陈茶之汤色,浅红或暗红。 凝乳(creamdown)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
品质好,滋味浓冽的红茶,常有此现象。 明亮水色清,显油光。
混浊汤色不清,沉淀物或悬浮物多。 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
· 在香气上常用的术语清香香气清纯不杂。 幽雅香气文秀,类似淡雅花香。
若无法具体称为哪种花香者,以香气(幽雅)或(花香)称之。 纯和(纯正)香气正常纯净,但不高扬。
蔬菜香类似蔬菜,空心菜,经沸水烫煮后之香气。此类香气评语常用於绿茶。
甜香(蜜糖香)带类似蜂蜜,糖浆,或龙眼乾之香气。 甜和香气不高,但有甜感。
炒米香类似爆米花之香气。为茶叶经轻度烘焙或焙炒的香气。
火香茶叶经适度烘焙,而产生的焙火香。 高火乾燥或烘焙温度过高,尚未烧焦而带焦糖香。
火(焦)味炒菁乾燥或烘焙控制不当,使茶叶烧焦,带火味。 青味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
炒(蒸)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闷(熟)味似青菜闷煮之气味,俗称(猪菜味)。
浊气茶叶夹有其他气味,沉浊不清之感。 杂(异)味非茶叶应有之气味。
如烟味,霉味,陈味,油味,酸味,土味,日晒味等不良气味。一般都指明属於哪种杂味,若无法具体指明时,仅以杂(异)味称之。
· 在滋味上常用的术语浓烈滋味强劲,刺激性及收敛性强。鲜爽鲜活爽口。
甜爽具有甜的感觉而爽口。甘滑带甘味而滑润。
醇厚滋味甘醇浓稠。醇和滋味甘醇欠浓稠。
平淡(淡薄)滋味正常,但清淡,浓稠感不足。 粗淡滋味淡薄,粗糙不滑。
粗涩涩味强,而粗糙不滑。 青涩涩味强,而带青草味。
苦涩滋味虽浓,但苦味,涩味强劲。茶汤入口,味觉有麻木感。
水味茶叶受潮或乾燥不足之茶叶,滋味软弱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