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公开课简报(汉族干部学藏语简报)
admin
2022-12-26 06:16:15
0

1.藏语学习怎么入门

1. 首先需要掌握拼读。随便在任何一种拼读系统中找一种学习即可。藏语拼读大约分为安多、拉萨、康巴三个系 统。安多和康巴音的拼读没有声调,较少连读变化,学习起来相对容易。拉萨音难一点。念熟藏文很重要,会念藏文根本算不上什么,念熟才能成为后续学习的基础。

2. 接下来要开始学习文法了。初学者看不懂原版文法书,只能看汉文写的藏语文法书。有两本推荐《实用藏文文法教程》合《藏文阅读入门》。

3. 深入适合当作阅读藏语入门的书籍。如《菩提道次第广论》《普贤上师言教》《贤愚经》。

4. 最后提一下字典,你买这两个字典就可以了《藏汉大词典》《藏汉梵文词典》。

2.学习藏语

首先,纠正一下你的观点,西藏只有一种语言,那就是藏语,只不过个各地方有自己的方言罢了。

其次,建议你学拉萨话,相当于是咱们的北京话,它是最接近书面表达的,一旦会拉萨话了,你到西藏各个地方,沟通、交流保证不成问题,要是在多康一带有事业,那得按安多话学习可能比较实用,不过书面表达基本一致的,学习一门语言,想彻底学好那得靠文字作为工具,才能学得快,学的准。初学藏文,比较简单,从三十个辅音字母和四个元音字母开始学起,都会读了,接下来学习,元音和辅音的结合,再接下来,就从三十个辅音字母里挑出五个前加、十个后加,上加、下架类的,并学习他们的结合,这里就比较麻烦,分类也比较多了,如果以上所说的都会了,基本能读所有藏文,接下来就靠背单词,学语法了。

QQ,948417771,有问题再联络。

3.西南民大藏文培训的心得体会

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牵动着藏区广大农牧民文化生活的脉搏,听广播、看电视,尤其是一些现代音像、通讯器材的使用,使得学习汉语文已经成为藏族地区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现象之一,而进藏工作学习人员如不学好藏话,闹笑话是小事,出了格犯了政策错误就成了大事。

很早以前,由于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生活差异等多种原因,能进藏的人不多,进藏的也多是派驻西藏的官员或者经商做生意的人士,他们大都带着各自浓重的地方口音。再往后,来的人多了,人们带着各自的乡音到藏区工作。

最初,就连汉族本身互相交流都很难,就别说藏族老百姓了,更是不知所云。 到西藏工作的人们,刚开始学习和应用藏话时,通常是“汉话藏话加比划”,南腔北调闹笑话。

西藏和平解放之初的五六十年代,政府要求进藏工作人员树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思想,并要学习藏语文,为此还成立了藏干校,专门培训进藏工作人员的藏语文速成;同时选派一批批的藏族青年到内地学习汉语文。可见任何交流,都是语言相通为先。

一时间掀起了互学语言热,许多人的学习精神传为佳话,也有因学语言不准确而闹笑话,甚至误会的。 藏语文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它已经相当成熟了,有自己的一套严格的语法规则。

就拿拉萨话举例,它以谈话对象的不同身份而使用不同的词汇,分敬语、非敬语(包括一般语、粗俗语)。而自称,无论藏汉语言,尤其是现代语中不用敬语。

汉语的动词不因人称而异,藏语对不同身份的人,必须使用不同的动词。 我们在澎波农场工作的时候,有一次队里的翻译讲了个笑话,说某个领导在大会开始时自己先讲了两句藏话开场白,本是为检验自己学藏语的水平,结果话一出口,全场哄堂大笑,他自己莫名其妙。

他是这样说的“额阿朗诵达诵达,切朗年达年达”即“我说说,你听听”的直译。在汉语这说法无可不可,那为什么令在座所有人笑得差点掀翻了屋顶呢?当时我们的藏语水平也是一般,所以没觉得好笑。

翻译大姐告诉说,错在他用敬语说自己,自称“额阿”(我),不该是“额阿朗”(第一人称尊称),而“诵达”(说)是非第一人称用动词,而且是敬语,就别说其它语言、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了。听她讲解后,我也差点喷饭,想着学语言不仅要大胆,还应谨慎,私下里还好说,大会上乱放炮,闹笑话还好说,出了政策的格就糟了。

什么事都是受过刺激能记得更清,能引出人的“为什么”。我们学藏话时纯粹是由于工作和生活需要,而且语言环境非常之好,周围没有几个会说汉语的。

由于先是听得懂再学着说,所以开始倒没出什么大笑话。由于初学纯粹是模仿,弄不清时态、主宾格、语序等,就学出错了。

一次一位阿加拉(对已婚成年女性的尊称),问我“上哪儿去了”,我回答说“汝卡了沁松”(去队部了)。汉语没错,但阿加拉抿嘴直笑,幸亏我俩熟悉,厚着脸皮追问她哪儿出错了。

她说“沁松”(去了)是你说人家(第三者),不能用于自己。当询问别人去哪里了时,你才可以用“沁松”。

一时间我还真迷糊了,也才知道藏语还有这许多说法!随着后来模仿语言学习的深入,藏语水平的提高,我终于明白了藏语动词比汉语还复杂,要掌握准确不下工夫不行,一味模仿也不行,要琢磨明白才是真正懂了,才能运用自如。二 《血对西藏说》的节选 绵羊“鲁”,山羊“热”,黄牛“朗果”牦牛“亚”。

犏牛叫“昨”骡子“扯”,毛驴“朋古”马叫“达”。狗叫“其”,猫“希米”,猪叫“帕巴”鱼叫“涅”。

“恰破”“恰母”公母鸡,生下鸡蛋叫“贡阿”。青稞酒叫“枪”,白酒叫“阿拉”。

麦饼叫“帕勒”,香烟叫“塔玛”。“帕勒岗波”是饼干,吸的鼻烟叫“纳它”。

“其日”就是水果糖,各种红糖叫“普让”,“切马嘎热”白砂糖,冰糖叫做“谢嘎拉”。每天吃的三餐饭,名字都是叫“卡拉”。

总起来,一句话,一切食物叫“萨亚”。 天叫“囊木”地叫“萨”,天上星星叫“嘎玛”。

河水叫“曲”火叫“梅”,太阳“尼玛”月“达瓦”。山峰叫做“曰”,山中叫做“拉”。

坝子叫做“汤”,森林叫“薪纳”。盐巴“擦”,酥油“麻”,茶水茶叶都叫“恰”。

奶渣“曲热”酸奶“学”,一切***叫“俄玛”。面叫“出细”米叫“折”,糌粑还是叫“糌粑”。

萝卜莴笋和白菜,就和汉语不差啥。各种肉,都叫“夏”,柴禾“每薪”草叫“杂”。

军人士兵叫“玛米”,商人老板叫“葱巴”。学生叫做“洛扎娃”,学校学堂叫“洛扎”。

老师教员叫“格更”,尊称老师叫“更拉”。女人、妻子叫“杰曼”,男人,丈夫叫“确卡”。

叔伯“阿库”舅“阿香”,爹是“帕”来娘是“妈”,姐姐,大姐叫“阿价”,哥哥,老兄叫“觉拉”。妹妹、弟弟叫“我玛”,亲戚总称是“本家”。

此乃18陆军一名军官为推广藏语而编写的。没有基础发音部分,仅供临阵磨枪使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溧水晶桥镇芝山村亲子成长营火热... 转自:南京晨报 晨报讯(通讯员 张福敏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黄燕)今夏,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
溧水中山路社区:童心绘蝉韵 妙... 转自:南京晨报 晨报讯(通讯员 朱晨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黄燕)为丰富辖区少年儿童的暑期文...
爱国将领滕久寿:甘将热血洒淞沪 转自:南京晨报 在贵州省三都县烈士陵园的山顶上,苍翠松柏间,一座纪念雕像巍然矗立,目视远方。...
转弯进了逆向车道 出了事故担全... 转自:南京晨报 晨报讯(通讯员 马春芳 唐雯俊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姚均祥 李琳)近日秣陵...
战胜“恐惧兽” 转自:南京晨报 他一向是个沉稳的人,平日里总是波澜不惊,然而,课本剧表演里的那头“恐惧兽”彻...
四川进入主汛期 你关心的问题帮...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四川进入主汛期 你关心的问题帮你问了 7月,四川进入主汛期,各地开启了一年中...
中国建筑全资子公司新增一项16... (转自:快查一企业中标了)快查APP显示,中国建筑相关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
民企将成为维护能源安全“生力军...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由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两部分组成,具体分为政府战略储备...
参观国家安全馆 转自:南京晨报 7月1日上午,我和我们二(1)中队的同学们早早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 首...
我不再害怕 转自:南京晨报 正午的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打在书桌上,记忆将我拉到了一年暑假。 那一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