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村民自治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村民自治的质量,扩大基层民主的进程和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协调发展。
依法选择和确立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村民自治工作中的定位则是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成功的前提条件。历经四届实践,在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确立了这样一个定位原则:介入而不旁观、参与而不干预,督导而不主导、监督而不裁决,重在以指导者角色并通过指导过程建立一个推动村民自治的动力系统。
村民自治的主体是村民,由于历史的、宗族的、文化的和经济的等诸多因素,在具体实践中村民还不能自觉地担当起真正的自治主体,以其政治上的过于冷淡和不关心等惰性总是令自己处于一种被动的角色,单一地由村民独立地由下而上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尚缺乏一个动力系统。这个任务自然地落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肩上,由政府通过由上而下的指导、培训、监督来完成,形成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两个积极性的有机统一,激发村民关注和参与的热情。
倾心打造方案明于定位 指导是动力系统的推动器,包括一系列工作原则和基本要求,通过整体方案来体现。方案不时一种摆设的形式,它实际上反映了法律、政策如何与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理性思考,渗透着组织者的工作阅历、工作实践和对实践的认识水平,传导着组织者把握实践的能力、驾驭全局的素质和推进工作目标的决心,因而方案必须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成果。
制定方案至少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吃透《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其《实施办法》与《选举规程》的基本精神,以体系化和条理化的要求转化为能够传达于别人的具体操作标准,并能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一讲就能给群众以全貌的整体把握,知道怎样运作,而最为关键的是以自己的透彻理解使别人易学易知易懂易做。二是要吃透下清,通过调查,较为全面地了解村民对换届选举工作的关心程度、对选举知识的了解程度、对现任村委会成员的认可程度,从而在体现基本原则的具体要求之取舍上更为贴近村民的实际操作。
三是准确地设计出关键环节,对每个关键环节的定位符合整个选举工作的逻辑发展,既能纲举目张、承上启下,又能连成一体,使每个关键环节能真正起到关键的作用;对每个关键环节的作用能够深入把握,深刻认识,知道每个关键环节的成因以及构成关键环节的各个要素在组合上的功能,使每个关键环节的具体措施各具特色、互为照应;每个关键环节的具体措施能整合非关键环节的措施,既宏观又具体,既有理性又充分注意到具体情况的变化,在具体操作中能够以其自身的“弹性”使操作者自由地调节与增减。我们在方案中设计了选民资格权、推选权、提名权、表决权和投票权等五个关键环节,规定了每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注意事项,并要求各乡镇在此基础上提出各自具体的实施方案,以此作为整个选举工作的指导大纲。
潜心培训设计攻于传导 培训既是方案转变为实践的中间环节,又是指导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与扩展。如果说方案是把指导者站在指导立场上的理性思维以诉诸文字的形式整理成一种预设的动力规范,构画出从出发点到落脚点、从起点到终点的基本过程,那幺,培训就是将这种动力转化为规范化的模拟操作动力,其成效大小与指导的成功成正比。
这是以往在选举工作中重视不够而在实际工作往往导致首尾难顾的根本原因,因而成功的选举与培训工作的重要地位密切相关,在认识上不能把培训看作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更不能敷衍塞责、马虎了事,而要视为指导村委会换届选举在逻辑上的必然选择,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进行充分全面的准备。培训是和种“星火燎原”式的宣传方式,也是一种“一传十、十传百”的氛围营造途径,其内容应体现出“必然选择”的逻辑内涵。
第一,起草和编写以选举程序为重要内容的培训提纲,由于现阶段国家和地方尚无这方面的培训教材,对组织者和指导者而言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也提供了在指导上的极大创造性。我们依据江西省《实施办法》和《选举规程》提炼出八个程序和五个环节,并以此为主要内容,编写培训提纲,增强了培训工作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第二,举办三级培训。这是体现指导原则的重要途径。
①县指导小组举办以乡镇分管领导、人大主席、民政所长和工作人员为对象的培训班;②乡镇指导小组举办以村“两委”班子成员、选民登记员、县乡人大代表为对象的培训班;③村党支部举办以村民代表、党员和村民小组长为对象的培训班。通过三级培训,能够有效地将县指导小组的意图传达到村民中去。
第三,实行互动交流。这是工作指导与具体操作的结合部。
培训班不仅有灌输的作用,还应有释疑与反馈的功能。我们通过三级培训把下面提出的许多问题收集上来,统一解答,以求得统一认识、统一操作。
精心提出规范严于分类 规范是实施指导的有效手段,没有规范,指导就无法实施。除已有的法律规范外,还应有具体的操作规范。
以指导为目标的规范有三项功能,一是强制性的,必须做到的;二是禁止性的,必须遵守而不能违反的;三是允许性的,没有。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全省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即将全面开展,选准配齐、配强配优村级“两委”班子,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既可以通过换届选举工作赢得民心、弘扬正能量,也能够检验和提升党委政府的驾驭能力,从而加强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与基础。
为切实做好今年全省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特提出几点建议:提前布置,组建强有力专班。为避免“抢时间、抢进度”等走过场,全省各级上半年均要成立选举工作领导专班和工作专班,并抽调有责任心、公道正派、勤奋好学者开展指导督导工作,并落实包保责任制。
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既要亲自抓、负主责,又要有对口联系的村,并率先做出示范样板。要在宣传培训方面卯足劲,优选教材,精准把握换届选举关键节点,使宣传方式方法易于群众接受,务实好用易记。
严格落实“村民委员会选举观察员制度”。重点是对可能出现家族、宗族、黑恶势力和派别势力干扰选举工作的“难点村”进行观察监督,还要在规范投票行为和规范候选人的竞争行为及选举工作全过程方面开展观察监督,防止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虚报等破坏选举的行为发生。
还权于民,把好村“两委”成员素质关。引导村民把办事公道、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提名为候选人。
始终如一注重群众公论和百姓公认,防止街镇领导干部私自插手,绝对不能让个别被老百姓戳脊梁骨、为害一方且声名狼藉的黄赌毒之徒投机钻营进了村级“两委”班子。 严格程序,规避“划快船”、搞“创新”等“短平快”缺陷。
换届选举的各个环节,都要广泛听取村民、村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意见。不能减省简化程序;在流动票箱环节和委托投票环节,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办事,防止出现不规范及不正当竞争猫腻。
公开财务审计,衔接好村“两委”班子工作。 对任期届满的村“两委”启动村级财务清理审计工作。
选择关心集体、在群众中有话语权、懂财务、为人正派的老干部与村民代表,全过程参加清理审计工作。对村民热议的焦点重点审计,并及时将审计结果向全体村民公布。
1. 召开基层党组织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党的基层委员会)全体会议,做出换届选举的决议。
2. 起草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本届委员会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对下届委员会的建议等。工作报告要充分征求党员意见,并经委员会集体研究通过。
3. 酝酿提出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基层党组织委员会根据多数党员的意见,集体研究确定新一届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并填写《党的基层组织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登记(报告)表》。
4. 向上级党组织报送关于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的请示。内容包括:召开党员大会的时间、指导思想、主要议程;下届委员会委员及书记、副书记名额、建议人选名单和选举方式等,附《党的基层组织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登记(报告)表》。
5. 待上级党组织原则同意后,即可筹备正式选举。拟定选举办法(草案)、候选人情况介绍材料、印制选票、准备票箱、布置会场等。
6. 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大会由本届委员会主持。主要程序是:
(1) 清点并宣布到会人数,确认会议有效;
(2) 宣布开会;
(3)唱(奏)国际歌;
(4) 宣布会议议程;
(5) 书记向大会作本届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的审议可放在会后,另行安排时间进行);
(6) 宣读上级党组织关于委员会候选人的批复;
(7) 宣布候选人名单,介绍候选人的情况;
(8) 通过选举办法、监票人名单;宣布计票人名单。
(9) 选举:
a. 监票人确认有选举权党员人数,检查票箱,发放选票,登记发出票数;
b. 选举人填写选票、投票;
c. 清点选票,确认选举是否有效;
d. 计票;
e. 监票人宣布计票结果;
(10) 会议主持人宣布当选委员名单。
(11) 当选委员(或委员代表)发言。
(12) 到会上级领导发言。
(13) 宣布会议结束。
7. 召开新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并进行委员分工。
8. 选举结果报上级党组织审批。主要内容包括召开选举大会的简要情况、进行选举的情况和选举结果等;第一次委员会会议选举书记、副书记以及委员分工情况等。附委员会工作报告。
9. 上级党组织批准后,及时向所属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公布。
下一篇:好的朗诵内容(好听的朗诵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