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凛冬(冰与火之凛冬已至)
admin
2022-12-24 18:32:05
0

  中新网北京12月24日电 题:冰与火 | 凛冬已至,欧洲的春天还有多远?

  作者 张乃月 何路曼

  2022年,北半球的凛冬如约而至。

  “刚从一个令人颤抖的夜晚醒来,我已经累了。”民众在冰点以下的严寒中瑟瑟发抖,德国联邦电网局却呼吁——“尽管天气寒冷,还是想请大家注意天然气的使用”。

  陡然升级的乌克兰危机,从上一个冬天的尾声开始,近乎蔓延了一年。在炮火和制裁的阻拦下,能源和粮食供给遭遇困难,全球供应链受到波及,通胀海啸席卷而来。随着俄乌和谈被无限期冻结,经济困境和能源危机之下,又一个不可预知的寒冬到来了。

  乌克兰之冰

  “我预计下一个冬天,甚至再下一个冬天会比这个冬天糟糕得多。”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2月24日清晨,普京在全国电视讲话中刚一宣布俄罗斯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之后,乌克兰多地遭遇袭击,硝烟四起。

  10个月来,俄乌局势多次出现重大转折,在亚速钢铁厂、北顿涅茨克、赫尔松乃至多个核电站爆发激烈冲突,双方谈判几度折戟,核安全问题、粮食供应、能源危机此起彼伏。

  俄乌之间的隔阂越积越厚,加上西方多国不断宣布对乌军援,令本就不断降温的俄乌关系雪上加霜,一度接近取得成果的谈判也被搁置,冻结成冰。

  与此同时,降雪已经覆盖了乌克兰东北部大片地区,多地气温也徘徊在冰点以下。最激烈的局势从南部转移到东部顿巴斯地区,巴赫穆特成为目前最紧张的地方之一。

  当地时间2月24日,乌克兰首都基辅全市实施宵禁。地铁站成为民众的避难场所。图为乌克兰基辅的地铁站。

  25岁的乌克兰居民阿纳斯塔西娅住在26楼,因为担心楼层高无法躲避导弹来袭,她在11月时就选择离开并前往父母的住处,“为我们生命中最糟糕的冬天做准备”。

  “最好的情况是这种情况尽快结束,然后我们希望一切恢复正常。”50 岁的俄罗斯民众克谢尼娅说。

  年岁交替之际,寒潮再度侵袭东欧大地。军事行动是否会提速?分析人士各执一词。但从目前来看,不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的普通民众,即将迎来的仍是一个希望渺茫的春天。

  能源供给之冰

  “我有两个热水袋:一个放在脚边,另一个位置灵活,用来温暖任何一个寒冷的身体部位。”

  ——德国民众苏珊娜

  俄乌局势的动荡,影响到全球的方方面面,乃至每一个人的生活。在英国,超市里的葵花籽油供应短缺;在德国,能源密集型的小公司濒临破产;在法国,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又重回高点……

  受俄罗斯天然气供应断流、传统能源停产等影响,许多欧洲国家出现了严重的能源危机。上一年还是电力净出口国的瑞典,今年却宣布冬季可能会“偶尔断电”。英国政府则被曝进行“作战演习”,对全国停电7天这种“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提前操演。

  虽然欧洲多国已将天然气储气库填充至90%以上,但仍然“心里没底”,为了节能奇招频出:实在太冷?多穿件毛衣,爬爬楼梯;热水不够?加速洗澡。开车费油?出门骑车,多在家办公。

  当地时间5月4日,英国一慈善项目的志愿者正在仓储中心处理食品。在英国,对食品银行和社区食品中心的需求飙升。

  危机之下,高涨的能源和食品价格又推高了通货膨胀,给民众生活带来巨大压力。一位英国食品银行的主管发现,有越来越多来领取食品的人表示自己没钱付燃气费和电费,也没法使用微波炉或热水壶。

  为了准备过冬,不少欧洲家庭买起了秋衣秋裤、电热毯、暖手宝等节能又好用的“中国过冬八件套”。还有许多人计划关闭暖气,用木柴这种“最古老的燃料”取暖。

  最近,随着来自北极的风暴抵达,欧洲的气温逐渐降低,这也意味着欧洲取暖需求将不断增加,到时候,欧洲本就脆弱的能源系统又将如何应对?

  大国关系之冰

  “寒潮即将来临……”

  ——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

  面对经济和能源困境,许多国家各有主张,嫌隙渐生,关系如坠冰窖。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对俄发起多轮制裁,从限制俄罗斯个人和实体,到冻结俄资产、颁布出口禁令,再到讨论对俄能源限价,对俄罗斯四面“围堵”。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直言,这是“对自己的肺开枪”。

  复杂形势下,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大动脉“北溪-1”天然气管道经历数次降气和检修,供应量大大减少,最终宣布无限期关闭。接着,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北溪”事件,深海下的爆炸令管道受损空前,让欧洲对“北溪”“死了心”,也让俄欧关系“结了冰”。

  此外,一些欧洲国家旗帜鲜明地支持乌克兰,甚至冒着被卷入危机的风险提供军援和军事培训,俄欧之间猜忌丛生,使坚冰更加难以融化。

  而面对遭遇能源危机的欧洲,美国选择借机“发财”,以3到4倍的价格向欧洲出售天然气。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公开指责美国搞“双重标准”,如此高价出售能源“不是真朋友该做的事”。

  当各国工业集团不堪能源成本重负、欧洲遭遇经济窘境时,美国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通过竞争性补贴“偷袭”欧洲。任欧盟,以及德、法等国轮番喊话,发出“可能引发供应链断裂”“分裂西方”的严厉警告,美国政府仍“我行我素”,坚称不需要作出道歉,让欧洲很难对自己大西洋彼岸的盟友不寒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欧洲面临的艰难局面也非一日所成。气候的寒冬终会结束,但这三重寒冰,何时可消融?又能否在明年春天来临之时融化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领证登记游能否成为文旅新风口   随着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施行,有不少城市借着婚姻登记“全国通办”的契机,开始尝试“旅游登...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举... 转自:财联社【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当地时间5月10日至11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
“我们的高光时刻”南昌市职工摄... 本报讯(记者王晓颖 通讯员刘智颖)近日,江西省南昌市总工会主办、南昌市工人文化宫承办的“我们的高光时...
完成清洁取暖改造 21.81万... 本报西宁讯 (记者 李延平) 自入选全国第五批清洁取暖支持城市以来,西宁市全力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作,...
一航班突发:男子突然打开安全出... 5月11日,长沙至昆明的东航MU5828航班上,有乘客打开了飞机的安全出口,引发关注。据极目新闻记者...
“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助力创新... 本报讯(记者时斓娜)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2025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活动为期半年,旨在...
首届“青未了”文学创作大赛征稿...   一、主办单位  山东省作家协会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  二、承办单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山东...
新人不用“为爱奔波”,婚姻登记...   5月10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实施,济南市市中区婚姻登记处迎来首批享受新政便利的新人。...
湖北启动“千名劳模工匠助企行”... 本报讯(记者张翀 通讯员潘荷花 周世玮)近日,在2025年湖北省暨武汉市双“百千万”劳动和技能竞赛启...
【深化“产改”进行时】端上技能... 一个财会专业毕业的年轻人,干得了车间里的脏活累活吗? 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巍不仅...
美国今年以来麻疹病例创6年来新... 据新华社洛杉矶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今年以来已报告超过1...
黄河公司攻克 珍稀鱼种刺鮈人工... 本报讯 (记者 王菲菲 通讯员 哈达) 5月10日,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消息...
思政课堂上来了宣讲“数字人” 日前,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金谷镇山岭村茶园旁的工会驿站里,福建省劳模、安溪制茶大师陈清元以数字人的形...
五部门启动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 本报讯(记者杨召奎)近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优化消费环境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会上正式...
浓浓“安徽味”圈粉外国客 阅读提示 近两年,中国入境游热度持续攀升,相关平台数据显示,我国入境游客流体量持续扩大,“五一...
手绘文化墙 宣扬新风尚 5月10日,湖南省邵东市两市塘街道文化社区,绘画人员正在墙绘创作。近年来,邵东市以文化墙引领文明新风...
国内最大直径土压/TBM双模盾... 本报讯 日前,国内最大直径土压/TBM双模盾构机“龙岗3号”在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深汕铁路SSSG-...
【工作研究】工会数智化转型“转... 工会数智化建设是工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国总工会“559”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工会数智...
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中贡献...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国家用法律形式明确民营经济...
“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高浪... 人民日报记者 杜尚泽 胡泽曦新华社记者   倪四义 杨依军“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