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始终把立足点放在扶持培育发展好社区生活服务类、社区公益慈善类、社区文体活动类、社区专业调处类等四类社区社会组织,使之更好发挥作用。
要切实在关键之处用力,通过落实政府购买服务的优先原则,编制发布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计划,建立全市统一、公开、透明的公共管理平台。取消项目管理费比例规定,根据项目特点合理确定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价格和合同期限等,拓展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空间。
要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个根本,认真落实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理顺党建工作体系,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确保社会组织正确政治方向。
问题:一是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个别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就党建抓党建,务虚不务实,缺乏具体措施,致使疏于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班子软弱涣散。个别单位特别是一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党组织的单独活动,支部活动则被干部职工活动和行政行为所代替。
二是党组织领导方式不能完全适应发展需要。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传统的领导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农村人口“空壳化”和党员流动性增强,并由此产生流动党员管理难、教育难,党员发展难,组织学习难,后备干部培养难,村级干部选拔难等一系列问题,对基层党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是党组织服务基础比较薄弱。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乡镇财政和村集体经济薄弱,修路、架桥等公益事业无力去办,乡、村干部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上跑"争项目、讨钱要物资上,从而严重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行政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
四是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凸显,特别是农村党员老龄化已成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
以石嘴山为例,全市共有农村党员9301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3138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33.7%,超过三分之一,党员老龄化问题已经比较严重,给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五是党员教育培养缺乏有效途径。
一些基层党组织制度不完善,管理松懈,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和落实不够,抓党员队伍建设力度不大、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形式单一,再加上少数党员党性意识淡薄,“三不”党员时有发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好与不好,既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任务、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
建议:一是加快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转变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立足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整合和开发优势资源,引进和组建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服务机构、服务网点,引导社会力量强化服务。
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推进星级服务型党组织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有效地整合各类组织资源、社会资源,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服务组织有实力、运行好、能发挥作用。二是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推行公推直选、党员差额直选等方式,切实把那些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采取从农村各类人才中选,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社区任职或挂职,加大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力度等措施,切实选好配强村、社区党组织班子,特别是要选出服务意识强、工作能力强,有思路、有办法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三是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把党员“入口”,加大在青年农民、工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稳妥推进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疏通党员“出口”。
建立基层党代表列席市、县(区)委常委会议制度,实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工委会议制度,推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民服务,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引导党员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和社会公益事业。四是建立完善服务保障机制。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采取新建、改造、置换、划拨等手段,加快解决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缺乏的问题,打造设施完备的服务平台。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探索建立基层党建工作问责机制,完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津贴发放制度,认真落实村、社区干部补贴、社会保障及基层党建工作保障等制度,加大“以奖代补”力度,带动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和做群众工作能力。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在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广大群众的利益,让改革、创新、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
2、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要真正做到科学发展观确定的统筹兼顾的发展之法:既要关注业务发展,又要关注群众思想、行为发展演变;既要考虑当前发展,又要顾及长远发展;实现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全面统一。
3、基层党组织要始终与上级组织保持一致,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要抓原则、管方向、管大事、管决策,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4、基层党组织要树立大局意识和长远思想,在谋求局部发展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全局利益,在谋求当前发展的同时更多地考虑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始终坚持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以及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给基层治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基层党组织和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在群众的组织形式由过去的“单位人”为主变为现在的“社会人”为主的条件下,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
我国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新体制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积极稳妥地推进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鼓励它们发挥好在社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特殊优势。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切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一贯追求。
对党的基层组织来说,最好的载体和抓手就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要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就有党员的作用,就有党组织的服务。
要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要求。农村党组织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生产经营和职工队伍建设搞好服务;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搞好服务;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搞好服务;高校党组织要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搞好服务;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围绕深化分类改革、促进事业发展搞好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围绕促进生产经营、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搞好服务;各种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凝聚群众、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搞好服务。
要从执政党的基层党组织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我们党是政治组织,应当履行政治组织的职能,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要把党组织的政治作用与服务作用统一起来。既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又要教育引导群众,用党的理论武装群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带领群众前进。
要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质量。通过考核评价,促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
一、双轮驱动,建立统筹协调,良性互促的工作机制
①上下协调,左右联动,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市局由一名党组成员担任机关党总支书记分管党建工作,设专职副书记负责日常党建工作,充实和加强了党建力量。建立市局领导基层党建联系点,及时掌握了解情况,强化沟通指导。该局党组经常听取党建工作汇报,注重加强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推动了党建工作任务落实。
②内外协调,理顺关系,服从地方工作大局。市局“一把手”多次主动向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领导汇报党建工作思路、创建党建示范点、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党建重点工作情况,争取关心、关注和支持。认真落实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参加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开展“树廉洁家风.建最美家庭”主题活动,总支、支部书记培训,践行“三严三实”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形成了市局党组和地方党委双重领导国税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③严格考评,全面覆盖,建立绩效考评体系。严格党建工作绩效管理考核,建立了纵向一管到底、横向覆盖到边的绩效考评体系。进一步细化、量化、硬化党建考核指标,从党建工作计划、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支部建设、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7个方面围绕计划拟定、过程管理、目标实现对党建工作实时监控考评。从责任落实、组织建设、党员教育6个方面设置量化考核指标25项,采取日常和年终考核、述职评议等形式对县区局党组抓党建工作进行综合考评。
二、强基固本,打牢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坚实基础
①健全机构,夯实基础,提升强基固本能力。创建党建示范点,按照党组织阵地建设“一室八有两栏”标准,建立和改造党员活动室,改善了软硬件设施。强化教育,理论武装,筑牢思想建党堡垒。坚持思想建党,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②作为经常性工作,持续发力。把握教育重点。以“讲党性、守纪律,讲规矩、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载体,对党员干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先进性、作风纪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自觉锤炼党性,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履职能力。
③制定规范,完善制度,提高党建工作水平。该局从制度建设入手,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一是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制定了党支部主题党日教育、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谈心谈话、诫勉谈话、组织约谈等9项制度,修订党员学习教育、“三会一课”、党费收缴、民主评议党员等7项制度,形成了便于操作,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二是制定系统党建工作规范。从基层党组织设置、换届选举规程、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党建工作考核等9个方面制定党建工作规范,指导系统党建工作。
三、先锋引领,营造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①以上率下,正风肃纪,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该局党组以上率下,把从严治党、从严治队贯穿于税收工作全过程。一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开展“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集中5个月时间,分三个阶段从14个方面检查整改存在的“慵、懒、散、浮”和“不作为”问题。三是加大执纪监督力度。将不讲规矩、不守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纳入年度纪检监察和巡视检查的内容。深化“四风”整治,对厉行节约、公务接待、公车配备等规定执行情况强化监督检查,把顶风违纪搞“四风”列为纪律监察的重点,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②巩固阵地,凝心聚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该局党组把加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各级党支部。一是巩固思想阵地。规范开展党支部组织生活,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二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促进税收中心、重点工作。三是搭建桥梁纽带,增强服务能力。
③表率带头,示范引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党员亮明身份上岗。针对党员主体责任淡化的问题,为每个党员设置“我是**员”岗位标示,在党的重大活动时,党员干部佩戴党徽,时刻提醒党员与普通群众的区别,在潜移默化中让党员感受到自己的身份,时时处处高标准、严要求,通过自我警醒,群众监督,增强党员意识,激发内在动力。二是创先争优,培育典型。争创“党员先锋岗”、“优秀**员”、“巾帼示范岗”、“纳税服务标兵”,开展“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和“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为内容的“三比三评”活动,激励党员干部在困难和艰巨的工作任务面前,争先进、创一流,勇于担当,敢于吃苦,发挥表率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针对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了全面部署,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增强风险意识,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以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为动力,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如果说工业时代的奥秘是分工,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奥秘则是融合,是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社会合作。这就要求我们确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打造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1、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是实现社会善治的过程,政府和社会要各归其位、各担其责。
①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只有政府和社会携起手来,才能建设好安全家园。
要在发挥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社会成员增强主人翁精神,激发社会自治、自主、能动力量,让大众的问题由大众来解决。②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法治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最优模式,应该回应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构建社会行为有预期、管理过程公开、责任界定明晰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把社会治理难题转化为执法司法问题加以解决。
③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我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直觉、感性思维,习惯于对事物进行模糊的归纳,严谨、理性、体系化的实证研究不够。
这种思维方式容易导致粗枝大叶、大而化之。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就要培育以尊重事实、推崇理性、强调精确、注重细节为主要特征的“数据文化”,把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理念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
2、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目前,社会矛盾大多属于利益诉求。
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关键是要坚持维权和维稳相统一,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拥护,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①健全利益表达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是密切党委和政府同群众联系、舒缓社会紧张关系的重要举措。
要完善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定诉求表达渠道,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等利益表达功能。全面推行阳光信访,尽快实现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全面联通,把网上信访打造成群众信访主渠道。
积极推进网络参政议政,搭建党委和政府同群众沟通交流新平台。②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谋发展、搞建设,都要统筹好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好群众的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要围绕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原则,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单位多同群众商量,确保各项工作更好地顺乎民意。
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前置程序,努力使评估过程成为倾听民意、化解民忧、赢得群众理解支持的过程,预防和减少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③健全利益保护机制。
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大多是由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引发的。要树立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的理念,围绕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办大事、办实事,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希望。
发挥好司法救济功能,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3、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现代社会,善不善于发挥社会主体积极性,推动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局面,是衡量党委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创新多方参与机制,更好地组织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实现社会事务社会治理。
①发挥好企事业单位作用。企事业单位不仅承担着防控安全生产风险的重要责任,而且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力量。
要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调动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为维护公共安全发挥更大作用。②发挥好社会组织作用。
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要推动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确保其成为党委和政府的有力助手。
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发挥好社会组织在引导社会成员参与风险评估、矛盾调解、社区矫正、青少年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③发挥好基层自治作用。
基层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基层群众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办的重要方式。要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机制,构筑起全社会共同治理公共安全的网络联系和信任关系,做到知风化险、规避风险。
二、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制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