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灯塔党建在线答题竞赛的时候经常碰到一个词:“家风”。很想谈谈这个词。
何谓家风?百科上说“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 也就是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个人认为,从小了看,家风就是一个家庭传承下来的文化;从大了看,就是一个国家传承下来的精神。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国家民族,都需要家风。这是一种精神,值得所有的后人借鉴、实施。
历代名人大家都有家风家训传世。吉鸿昌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 25岁便担任了副营长。他父亲吉筠亭病重期间,对他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做官不许发财”,说起来是简简单单的六个字,但是真正做起来确是非常不易的。为官,不是为的名利。
就我们作风建设的当前形势来看,作风建设离不开家风,二者息息相关。党员干部的家风好了,对作风建设有大大的益处。家风好了,个人修养、素质提高了,自然会有良好的生活作风、学习学风、工作政风;要发挥“关键少数”的正面效应,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稳得住底线。反观各地落马的“老虎”与“苍蝇”,无不触犯了党纪“高压线”,随后牵扯出整个家族违纪违法的“蜘蛛网”。因此,良好家风不只是党员干部的个人私事,也是关乎党内制度规矩的公事,为党员干部设立了家庭经营的“新标杆”。只有发挥作风的引擎作用,才能助力家风的厚植。于党、于国、于家,党员干部都应划清公与私的分隔线、吃透严与爱的辩证法,当好家风的守护者。家风这个泉源清了、基础牢了,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才会好,才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