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
在社会治理的庞大体系中,社区是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党和政府各项任务最终落地的细胞终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新形势下,如何握好这根“针”,织好“千条线”?如何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服务群众?河南突破原有的体制机制框框,以党组织为核心融合城市社区各路资源,努力做好这篇大文章。一、以党组织为纽带,把各路资源融起来党委变“大”,街道管理却划成了“小格子”。
在街道,7个社区划成7个一级网格、136个二级网格、1760个三级网格,136个社区工作人员分别担任一个二级网格的网格员,包干负责自家“格子”的公共安全、流动人口管理、民生保障等十个方面的任务,做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上面“千条线”,聚进网格一根“针”。以网格化党建为统领,网聚资源,互联互动,每个单位不论层级、不论规模、不论性质,都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实现了多元共治,一呼百应。
实施网格化之前,街道开展工作,驻街单位往往喊不动、叫不来。网格化之后,大家成为“共同体”,街道有需求一喊就到,各单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目前,全省96.1%的社区党组织实行“大党委”制,85.7%的社区党组织有了兼职委员,近3万家“两新”组织党组织依托街道社区管理。二、变“管理”为“服务”,让各类资源活起来“网格化”格局下,不少地方根据党员志向、兴趣爱好、职业专长和地域分布,灵活组建网格党支部,将管理服务向小区、楼栋、居民延伸,实现服务无缝隙。
有的社区按片建立党员中心户,以中心户为圆心,辐射、激活一片区域。社区的党员,根据从业特点、个人特长等,建立了创业者、党员义工、夕阳红、商业街、老年公寓等5个支部,分别提供带动居民就业、义务服务居民、丰富文化生活等服务,让每一名党员找到发挥作用的舞台,也找准服务群众的平台。
三、“人”“财”沉下去,让服务“后盾”强起来无人办事、无钱办事,是制约社区管理的“老大难”。有调查表明,2014年,全省85个2万人以上的超大型社区中,每个社区干部要负责1700多户、6000多居民。
人手不足之外,社区干部队伍年龄知识老化,难以满足管理和服务需求。为破解难题,河南除通过社区党组织换届精心准备补充一批社区干部之外,尝试选派一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基础薄弱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同时把优秀社区党务干部选到机关挂职锻炼,提升能力水平。
针对社区工作者待遇低、发展空间小的现实问题,河南专门出台意见,要求把社区专职人员工资、生活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市县两级财政共同负担,并通过公开选拔、换届选举等方式,让社区工作者有机会走上乡镇街道副科级领导岗位,用好政策激励优秀人才留下来。金鹏信息网格化管理软件平台。
夯实基础,推进“网格化”。 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党建工作共抓、服务资源共享、民生难题共解、和谐社区共建的社区党建新格局。建立网格党支部,根据社区党员分布情况,将社区合理划分为9个网格,组建了9个网格党支部,成立了18个楼组党员小组,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组党员小组纵向到底的三级组织架构,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通过推行党组织设置进网格、资源配置进网格、服务进网格、党员活动进网格,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在社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规范行为,推进“效率化”。坚持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和共同目标为纽带,结合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员管理,实行了“双结双促”、“民情日记”、“联席议事”、“党员志愿服务”、“全程代理服务”、“星级创评”、“述职评议”等8项制度,这些制度的建设,不仅让党组织和党员有章可循,还扩大了党员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党员作风不断转变,办事效率不断提高。
创新载体,推进“和谐化”。 坚持以打造“和谐型”社区服务型党建品牌为目标,实施了“党群连心线”工程。一是通过在社区设立民情信箱、记民情日记、开通民情热线、建立民情信息队伍、开展“四百”(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等多种方式,按照民情受理、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四道流水工作程序,解决民忧、民需、民困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规范稳定的民意汇集、反映工作、调解处理的工作机制。二是在党员中开展党员承诺、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创建活动,形成了党员与群众、单位与社区、邻里之间互相关心、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三是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从基层群众最需要最盼望的各项服务出发,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通过深入和拓展党员志愿者行动,充分发挥服务队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架起党员和群众之间沟通和联系的桥梁。
金水区以党建为统领,通过建立网格党支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基层党组织设置和管理服务体系上进行探索和创新,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成立网格党支部,形成了以“示范引领、组织协调、凝聚党员、联系群众”为主要功能的网格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求市、区在职党员都要到居住地网格报到,接受“双重管理”,八小时之内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奉献在社区。网格党支部综合考虑社区居民需求、城市发展需要、社会治理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多方面的因素,设立了六个岗位,即六员:法治建设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文明新风倡导员、平安创建示范员、民主管理监督员和党员服务协理员;对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和服务项目也进行了细化和明确,党员根据自已的能力和特长,认岗领责,从“六员”中认领“一员”作为自己在网格内的主要服务岗位,让党员居住在网格、服务在网格、奉献在网格。目前,14000余名市区在职党员和1300余名流动党员到网格党支部认岗领责,31000余名党员在网格开展服务,形成了“小网格、大党建”的新格局。
网格党支部的建立,开辟了金水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创新”:
第一,创新了组织设置,变松散疏漏为无缝覆盖。支部建在网格上,地域明晰,无缝覆盖,很好地解决了社会管理单元中党组织缺位和虚位的问题。
第二,创新了管理格局,变关系管理为实有管理。在职党员成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有生力量。
第三,创新了职责界定,变宽泛要求为精细定位。网格党支部对党员的要求,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便于管理和考核。
第四,创新了服务方式,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党员在网格中认岗领责后,主动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大大增强了履责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
第五,创新了监督体系,变单向模式为互动模式。网格党支部和党员的日常管理接受组织和群众的双重监督和评价,建立健全了有安排就有跟进、有奉献就有认可、有欠缺就有提醒的互动式监督管理模式。
第六,创新了考核评价,变主观随意为客观公正。对网格党支部和党员的考评,通过信息化平台,动态管理、科学有序、公开公平。
信息化不仅为社会管理方式现代化、基层治理现代化、党建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治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金水区建立了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平台,涵盖了全区41个职能部门、14个乡镇街道的所有站办所、92个社区工作站及500名网格员,各类事件从采集上报,分流预警,到处置结案,都有发现、有上报、有处理、有反馈、有轨迹、有档案,在管理平台永久保存,随时可以查阅,做到了“工作一网通”。各个区直部门、街道、社区办理的事件,系统自动记录并排序,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全区的政务管理服务科学有序,所有事件都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实现了“绩效一网考”。
在金水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我们看到全区500余名网格员每天利用智能手持终端,及时采集信息并实时传输,通过后台信息流转与处理,提升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了网格化管理的数据化、智能化,也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
金鹏信息网格化软件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郑东新区认真贯彻“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引导党员学做结合、知行合一,立足岗位作贡献,抓住契机抓基层打基础,把“身份”亮出来,把“责任”担起来,把“作为”拿出来,把学的成果落实到了点点滴滴的实践之中。
一、分类设计载体 · 激发党员活力 在郑州的农村、“两新”组织、机关及窗口服务单位等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党员活跃的身影:郑州周边村的党员,每天都到自己帮扶的困难户家中坐一坐,聊一聊,积极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郑东新区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坚持“能用一种药治好的病就不用两种药”,让家长少花钱,让孩子少受罪,越来越多的家长慕名而来…… 这些变化,得益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郑东新区针对不同党员的特点,分类设计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践行载体,让每个党员发挥作用有平台、有成效: 1、在农村,开展“我是党员我承诺”活动,设立党员承诺墙,每名党员公开作出1-2条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在城市社区,开展“我是党员我奉献,认领社区一件事”活动,组织党员围绕社区建设、群众需求认领服务事项,为服务居民群众、促进社区和谐贡献力量; 2、在“两新”组织,针对存在“隐形党员”、发挥作用不明显的问题,推行党员“亮评树”,组织党员佩戴党徽、亮出身份,定期评选“党员先锋岗”,成立党员攻关队,让党员在推动发展中发挥作用; 3、在机关及窗口服务单位,开展“三亮三比五评”活动,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机制,引导党员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二、建设过硬支部 · 筑强战斗堡垒 郑东新区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契机,着力破难题、补短板,努力建设“过硬支部”,激活从严治党的“神经末梢”。
结合学习教育,郑东新区加大了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力度,按照农村不低于10%、城市社区不低于5%的比例进行倒排,通过分类施策、区领导包村(居)、选派第一书记、派驻工作组驻村帮扶等措施推进整顿转化。 健全组织体系、扩大组织覆盖是建设过硬支部的重要基础。
郑东新区全面深化社区网格化党建,将社会治理网格与党建网格“双网合一”,依托网格设立支部,为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全面做好网格内党建、民生、社会治理等多项工作,部分社区还为网格支部打造了“党员集结号”,做到了网格服务有场所、有阵地。体育场街道兴乔社区党委书记刘丽丽说:“通过把支部建在网格、把力量沉到网格,真正把基层组织的‘根’扎进网格、扎进群众,让党组织深下去、强起来,让党员站出来、动起来。”
三、树立新形象 · 带来新气象 今年,郑州市一大批惠及民生、关乎长远的重大项目集中上马,郑州作为新中心城区,承担的郑州城市发展的成果。面对这个问题,广大党员干部不退缩、不推诿、不回避,落实“一线工作法”,沉到村居、项目工地、企业一线,夜间值班干部“上山下厂”,全区各项拆迁工作进展顺利,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与推动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金鹏信息网格化软件。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在社会治理的庞大体系中,社区是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党和政府各项任务最终落地的细胞终端。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新形势下,如何握好这根“针”,织好“千条线”?如何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服务群众?河南突破原有的体制机制框框,以党组织为核心融合城市社区各路资源,努力做好这篇大文章。
一、以党组织为纽带,把各路资源融起来
党委变“大”,街道管理却划成了“小格子”。在街道,7个社区划成7个一级网格、136个二级网格、1760个三级网格,136个社区工作人员分别担任一个二级网格的网格员,包干负责自家“格子”的公共安全、流动人口管理、民生保障等十个方面的任务,做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上面“千条线”,聚进网格一根“针”。以网格化党建为统领,网聚资源,互联互动,每个单位不论层级、不论规模、不论性质,都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实现了多元共治,一呼百应。
实施网格化之前,街道开展工作,驻街单位往往喊不动、叫不来。网格化之后,大家成为“共同体”,街道有需求一喊就到,各单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目前,全省96.1%的社区党组织实行“大党委”制,85.7%的社区党组织有了兼职委员,近3万家“两新”组织党组织依托街道社区管理。
二、变“管理”为“服务”,让各类资源活起来
“网格化”格局下,不少地方根据党员志向、兴趣爱好、职业专长和地域分布,灵活组建网格党支部,将管理服务向小区、楼栋、居民延伸,实现服务无缝隙。有的社区按片建立党员中心户,以中心户为圆心,辐射、激活一片区域。社区的党员,根据从业特点、个人特长等,建立了创业者、党员义工、夕阳红、商业街、老年公寓等5个支部,分别提供带动居民就业、义务服务居民、丰富文化生活等服务,让每一名党员找到发挥作用的舞台,也找准服务群众的平台。
三、“人”“财”沉下去,让服务“后盾”强起来
无人办事、无钱办事,是制约社区管理的“老大难”。有调查表明,2014年,全省85个2万人以上的超大型社区中,每个社区干部要负责1700多户、6000多居民。人手不足之外,社区干部队伍年龄知识老化,难以满足管理和服务需求。为破解难题,河南除通过社区党组织换届精心准备补充一批社区干部之外,尝试选派一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基础薄弱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同时把优秀社区党务干部选到机关挂职锻炼,提升能力水平。针对社区工作者待遇低、发展空间小的现实问题,河南专门出台意见,要求把社区专职人员工资、生活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市县两级财政共同负担,并通过公开选拔、换届选举等方式,让社区工作者有机会走上乡镇街道副科级领导岗位,用好政策激励优秀人才留下来。
金鹏信息网格化管理软件平台
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党建工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影响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必须从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组织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扩大社区党组织在城市社区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社区党组织必须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任务、职责和地位,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为做好城市基层基础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普遍重视不够。一些部门的党组织对基层社会结构面临的改革和调整认识不足,对新形势下开展社区党的建设重视不够,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来,工作中没有具体的措施和抓手。
有的虽然有安排、有部署,但在抓落实方面做得不够。 (二)任务不明确,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当前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
对于当前社区党建有哪些主要任务,从哪些方面去抓,一些社区党组织对此不明确,或者是找不准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社区党建工作的效果不明显。此外,方式方法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不够,切实有效的措施、载体和机制不多。
(三)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比较薄弱。表现为:一是社区党支部发展党员困难较大。
社区管理的人员多为无业人员和社会青年,思想政治素质较低,不愿加入党组织,真正能让社区党支部发展的党员后备人选少而又少。加上一些地方党支部的工作力度较弱,党员发展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是流动党员管理上比较薄弱。流动党员主要有以下几类:(1)外来务工经商的党员。
这部分人员往往不能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有的即使领取了流动党员活动证,也不与社区党组织取得联系,不愿暴露党员身份;(2)迁居党员。这部分人员迁移到新居后,不愿转移组织关系,或者把组织关系放在口袋里,成为“口袋党员”;(3)退休后二次就业的党员。
这部分人员因嫌转移组织关系麻烦,往往不转移,声称回原单位参加组织生活;(4)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的党员。这部分人员下岗后返回街道社区,但多数人的组织关系仍然留在原企业党组织;(5)毕业后、就业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和退伍兵党员。
这部分人员中有的待分配时间长达一年,在“找工作”期间,多数不能及时递转组织关系,即使转移了组织关系,参加组织生活也比较困难,基本处于“无组织”状态;(6)流动人才中的党员。这部分人员多为科技人才,流动性大,有的党员政治意识不强,长期脱离组织。
(四)工作机制还不健全。目前,许多社区虽建立健全共驻共建工作机制,但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共建意识不强,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
有不少单位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不明确,没有建立层层负责和专人负责等责任制。 (五)社区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和针对性。
目前,一些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方法单一陈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他们找不到有效的形式和载体,把党支部开展活动仅仅理解为传达文件和组织学习,缺乏创新和针对性。
一项调查表明,一些社区党支部书记把“在党员大会上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文件规定”作为社区党组织活动的主要形式。这样的工作方式很难对党员产生吸引力,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也就难以有好的发挥。
二、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社区党建工作的现状,街道、社区党组织必须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关于开展社区党建“三级四方共建”工作部署,围绕城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结合社区建设的实际,不断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扩大党在城市工作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把广大居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进一步明确当前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要把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作为社区党建的首要任务来抓,积极探索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使社区服务在改善居民生活、增加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要在解决下岗(失业)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城市贫困人口生活困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要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社区居民爱祖国、爱城市、爱社区,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
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兴办文化事业,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共创文明社区。三要积极维护社区稳定。
社区党组织要把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组织动员辖区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为居民创造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
基层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必须提升党员素质、健全组织体系、提升工作能力、广泛联系群众。1、强支部基础是培养骨干。
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队伍建设,创新选拔培养机制,采取上级选派、跟踪培养、群众推荐等方式,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 选派得力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贫困村党组织担任书记或第一书记。
2、强支部关键是健全组织。适应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和需求,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
农村在以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全面建立党组织。 城市在依托街道、社区设置党组织的同时,在片区、楼宇和流动党员集中点建立党组织,在社区居民中按照志向相投、兴趣相近、活动相似的不同群体建立党组织。
3、强支部根本是服务群众。必须紧密联系群众,到群众中去,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尽力而为,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服务。依托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坚持一室多用,丰富活动载体,推广机关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做法,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为服务群众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4、强支部目的是提升能力。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各项事业、各个地区、各个组织中的关键领导核心作用,最重要的是把党支部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金水区以党建为统领,通过建立网格党支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基层党组织设置和管理服务体系上进行探索和创新,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成立网格党支部,形成了以“示范引领、组织协调、凝聚党员、联系群众”为主要功能的网格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求市、区在职党员都要到居住地网格报到,接受“双重管理”,八小时之内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奉献在社区。网格党支部综合考虑社区居民需求、城市发展需要、社会治理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多方面的因素,设立了六个岗位,即六员:法治建设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文明新风倡导员、平安创建示范员、民主管理监督员和党员服务协理员;对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和服务项目也进行了细化和明确,党员根据自已的能力和特长,认岗领责,从“六员”中认领“一员”作为自己在网格内的主要服务岗位,让党员居住在网格、服务在网格、奉献在网格。目前,14000余名市区在职党员和1300余名流动党员到网格党支部认岗领责,31000余名党员在网格开展服务,形成了“小网格、大党建”的新格局。
网格党支部的建立,开辟了金水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创新”:
第一,创新了组织设置,变松散疏漏为无缝覆盖。支。 金水区以党建为统领,通过建立网格党支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基层党组织设置和管理服务体系上进行探索和创新,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成立网格党支部,形成了以“示范引领、组织协调、凝聚党员、联系群众”为主要功能的网格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求市、区在职党员都要到居住地网格报到,接受“双重管理”,八小时之内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奉献在社区。网格党支部综合考虑社区居民需求、城市发展需要、社会治理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多方面的因素,设立了六个岗位,即六员:法治建设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文明新风倡导员、平安创建示范员、民主管理监督员和党员服务协理员;对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和服务项目也进行了细化和明确,党员根据自已的能力和特长,认岗领责,从“六员”中认领“一员”作为自己在网格内的主要服务岗位,让党员居住在网格、服务在网格、奉献在网格。目前,14000余名市区在职党员和1300余名流动党员到网格党支部认岗领责,31000余名党员在网格开展服务,形成了“小网格、大党建”的新格局。
网格党支部的建立,开辟了金水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创新”:
第一,创新了组织设置,变松散疏漏为无缝覆盖。支部建在网格上,地域明晰,无缝覆盖,很好地解决了社会管理单元中党组织缺位和虚位的问题。
第二,创新了管理格局,变关系管理为实有管理。在职党员成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有生力量。
第三,创新了职责界定,变宽泛要求为精细定位。网格党支部对党员的要求,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便于管理和考核。
第四,创新了服务方式,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党员在网格中认岗领责后,主动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大大增强了履责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
第五,创新了监督体系,变单向模式为互动模式。网格党支部和党员的日常管理接受组织和群众的双重监督和评价,建立健全了有安排就有跟进、有奉献就有认可、有欠缺就有提醒的互动式监督管理模式。
第六,创新了考核评价,变主观随意为客观公正。对网格党支部和党员的考评,通过信息化平台,动态管理、科学有序、公开公平。
信息化不仅为社会管理方式现代化、基层治理现代化、党建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治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金水区建立了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平台,涵盖了全区41个职能部门、14个乡镇街道的所有站办所、92个社区工作站及500名网格员,各类事件从采集上报,分流预警,到处置结案,都有发现、有上报、有处理、有反馈、有轨迹、有档案,在管理平台永久保存,随时可以查阅,做到了“工作一网通”。各个区直部门、街道、社区办理的事件,系统自动记录并排序,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全区的政务管理服务科学有序,所有事件都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实现了“绩效一网考”。
在金水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我们看到全区500余名网格员每天利用智能手持终端,及时采集信息并实时传输,通过后台信息流转与处理,提升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了网格化管理的数据化、智能化,也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
金鹏信息网格化软件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郑东新区认真贯彻“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引导党员学做结合、知行合一,立足岗位作贡献,抓住契机抓基层打基础,把“身份”亮出来,把“责任”担起来,把“作为”拿出来,把学的成果落实到了点点滴滴的实践之中。
一、分类设计载体 · 激发党员活力
在郑州的农村、“两新”组织、机关及窗口服务单位等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党员活跃的身影:郑州周边村的党员,每天都到自己帮扶的困难户家中坐一坐,聊一聊,积极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郑东新区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坚持“能用一种药治好的病就不用两种药”,让家长少花钱,让孩子少受罪,越来越多的家长慕名而来……
这些变化,得益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郑东新区针对不同党员的特点,分类设计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践行载体,让每个党员发挥作用有平台、有成效:
1、在农村,开展“我是党员我承诺”活动,设立党员承诺墙,每名党员公开作出1-2条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在城市社区,开展“我是党员我奉献,认领社区一件事”活动,组织党员围绕社区建设、群众需求认领服务事项,为服务居民群众、促进社区和谐贡献力量;
2、在“两新”组织,针对存在“隐形党员”、发挥作用不明显的问题,推行党员“亮评树”,组织党员佩戴党徽、亮出身份,定期评选“党员先锋岗”,成立党员攻关队,让党员在推动发展中发挥作用;
3、在机关及窗口服务单位,开展“三亮三比五评”活动,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机制,引导党员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
二、建设过硬支部 · 筑强战斗堡垒
郑东新区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契机,着力破难题、补短板,努力建设“过硬支部”,激活从严治党的“神经末梢”。结合学习教育,郑东新区加大了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力度,按照农村不低于10%、城市社区不低于5%的比例进行倒排,通过分类施策、区领导包村(居)、选派第一书记、派驻工作组驻村帮扶等措施推进整顿转化。
健全组织体系、扩大组织覆盖是建设过硬支部的重要基础。郑东新区全面深化社区网格化党建,将社会治理网格与党建网格“双网合一”,依托网格设立支部,为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全面做好网格内党建、民生、社会治理等多项工作,部分社区还为网格支部打造了“党员集结号”,做到了网格服务有场所、有阵地。体育场街道兴乔社区党委书记刘丽丽说:“通过把支部建在网格、把力量沉到网格,真正把基层组织的‘根’扎进网格、扎进群众,让党组织深下去、强起来,让党员站出来、动起来。”
三、树立新形象 · 带来新气象
今年,郑州市一大批惠及民生、关乎长远的重大项目集中上马,郑州作为新中心城区,承担的郑州城市发展的成果。面对这个问题,广大党员干部不退缩、不推诿、不回避,落实“一线工作法”,沉到村居、项目工地、企业一线,夜间值班干部“上山下厂”,全区各项拆迁工作进展顺利,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与推动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金鹏信息党建网格化管理软件
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陈江街道加快推进曙光“智慧社区”建设,并已作为仲恺高新区试点予以部署实施。
2013年“曙光社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被评选为惠州市十个创新社会管理项目之一。 陈江街道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积极推进曙光智慧社区建设。
力争到2016年底,建成以云计算中心为基础,以“智慧社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为应用支撑,整合仲恺高新区“智慧惠民”各项创新举措的智慧平台,实现街道社区全覆盖,全面实现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模式。 关键词 智慧网格 群众“有困难就找网格员” 陈江街道建立“二级网格”,将曙光社区分为6个网格,与街道城市智能管理中心实行上下联动,实行网格员定格、定人办公。
网格员由社区“两委”、工作站办事员、网格管理员、协管员组成,为每个网格配备1-2名网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指导社区党建、维护社区治安、处置突发事件、监督环境整治、排查矛盾纠纷、落实社区矫正等工作。 网格员队伍组建采取 “工作站选派+社会招聘+配备社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统一招聘、统一待遇、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服装及装备,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和管理方式。
建立一支素质优、能力强、服务好的网格员队伍,网格员走街串户、主动服务,让群众“有困难就找网格员”。 关键词 智慧治理 构建“智能化”现代化治理模式 陈江街道针对曙光社区流动人口多、城市治安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制定了《陈江街道曙光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作为智慧社区顶层设计。
首先,智慧网格与智能中心联动治理。网格员走街串户,将突发事件、矛盾纠纷、消防安全等“网格终端”采集信息及时反馈街道“智能中心”(陈江街道城市智能管理中心),实现上下联动、统一受理、跟踪处理,“网格终端”可接收居民投诉、举报、咨询、抢修和报修业务等。
同时,借助技术手段实现“以图管房,以房管人,以人管事”。以网格平台的公共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借助航拍、三维地图等科技手段,将人口、地理、建筑物等数据整合在一张图上,构建“以图管房,以房管人,以人管事”的现代化治理模式,同时逐步对接人口、计生、劳动、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社区服务管理的“智能化”。
关键词 智慧服务 构建面向居民智能服务平台 升级“六个一”建设。即在建设“社区政务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社区健康卫生服务中心”基础上,在各个网格布局建设“社区网格工作站”和“ 社区网格志愿者服务站”。
居民办事可以直接在社区咨询了解、网上申请,以信息化便民惠民,更好地避免了群众办事“抓瞎”、“来回折腾”等问题。 全面实施智慧惠民。
充分发挥仲恺高新区自主研发的“文化惠民卡”、“积分入学APP”、“社保APP”等信息化平台作用,构建面向全体居民的智能学习、娱乐、教育服务平台。与社区医院合作,为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病患人群提供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支持。
在社区内安装一定数量的便民缴费取款终端,方便居民取款缴费。 关键词 智慧党建 推广建设“智慧党建”工作体系 积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将党的组织建设深化到每一个网格,对网格员进行培训,由网格员面向各网格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群众诉求,发展党员志愿者,开展党员志愿者与社区居民“结对子”、在社区设立“微爱心”党员志愿服务墙,通过“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在社区推广建设“智慧党建”工作体系,全力实现“智慧惠民”。
陈江街道力争构建“以图管房,以房管人,以人管事”模式 以“技术+制度”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针对社区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路网复杂、管理服务难度大的特点,陈江街道依托仲恺云计算中心搭建了城市智能管理中心(街道)和智慧社区网格管理平台,并通过技术与制度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实现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和现代化。 建立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 以社区网格为单位,对楼栋、房屋、人口、城市部件等数据进行采集,涵盖了党建、综治、计生、民政、劳动、文教、平安等辅助决策及日常管理所需数据,涉及面广,集约性强,并在技术上实现街道智能中心与社区网格平台的数据共享,在指挥调度和事务处理上实现智能中心、网格平台、社区服务站与网格员的四级联动、齐抓共管,或将为惠州市创新基层治理提供示范。
首创社会综合治理三维化 借助无人机航拍、互联网地图等手段和辖区内273个智能视频监控的作用,在街道智能中心与社区网格平台内启用三维导航地图,实现点击三维地图即可查看辖区内任一楼房的门牌号、平面图、消防设施、承租情况以及业主或承租人户籍、计生、人员流向、是否属重点人群等信息,为街道综合治理提供可视化、全局化的技术支撑。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实现迅速定位、协同调度和科学研判,力争构建“以图管房,以房管人,以人管事”的现代治理模式。
智慧党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陈江党委以开展“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全面加强党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