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紧扣打造“党的建设先锋区”目标,集中力量解决社区办公用房不足问题,加快推进社区党建阵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党委书记抓落实,三级联动聚合力。坚持把“有场地办事”列为中心城区社区党建“三有一化”之首,建立完善三级书记抓社区办公用房项目制。区委书记牵头抓,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组织、建设、规划、民政、财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社区办公用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协调推进社区办公用房项目工作。区委书记多次率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上清寺、两路口等街道社区调研,先后3次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研究解决社区办公用房不足问题。街道书记具体抓,作为辖区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与区委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并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书记配合抓,深入辖区居民和社会单位广泛征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意见,及时申报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情况,积极发动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广寻房源,帮助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场地狭小、设施落后问题,搭建好社区党建的基础平台。
科学统筹抓推进,多管齐下出实招。坚持科学推进、统筹安排解决好社区办公用房问题。“十条措施”加强投入。出台了《渝中区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十条保障措施》,通过“财政拨一点、部门出一点、街道筹一点、社会单位捐一点”的方式,逐步加大社区办公用房建设资金投入。力争到2015年让每个社区都达到500平方米以上。“配套建设”加强保障。积极推动落实在新建小区中配套社区用房,将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按照集中、实用、便民要求,配套建设一批社区办公用房,资金从开发商货币补偿资金中调剂。 “统筹利用”加强调配。对暂无开发和新建项目的老旧小区,加强与辖区社会单位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闲置房屋资源,合理调配社区用房。今年以来,采取政府划拨、置换、调剂等方式落实了5个社区办公用房。
完善功能抓服务,作用发挥见成效。立足完善功能、发挥作用、品牌引领,激励街道社区加强服务用房、活动阵地建设,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一委一居一站”,着力完善功能。在77个社区建立社区工作站,承担上级交办的公共服务职能,站长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兼任,将社区领导、自治、服务三大功能有机整合,分别由社区党委、居委会、工作站负责实施。根据社区服务功能的需要,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员标准化活动室、党员谈心室、公安警务室等,设立计生、低保、就业等9个办事窗口,成为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设立“3+5”自治组织,切实发挥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在构建幸福和谐社区中的作用,成立社区议事会、管委会和评议会,在社区党委领导下开展社区工作;在管委会下,组织有一定工作能力、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成立精神文明、群防群治、物业管理、爱心互助、助商扶商5大专业委员会,成为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居民议事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精心打造党建示范点,凸显品牌效应。融合历史积淀、人文精神、党建文化,高品质打造了人和街社区“红岩家园”党建示范点,成为社区党员群众的党建高地、和谐家园、幸福港湾,社区党委被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叫响了社区党建“渝中品牌”。在人和街示范点带动下,全区各街道社区竞相加强党建阵地建设和党建工作创新,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党建示范群。
一、传统意义的党建活动阵地与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的需求有差距
传统意义的党建活动阵地基本由两块内容组成,一是党建活动室,二是党员电教室,大多数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都采取两室合一的方法,既保证活动阵地的利用率,同时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入,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党建活动室和党员电教室对在册党员的教育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党员数量的增长和流动性的增强,原有党建活动阵地建设“一刀切”的做法已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党员的多层次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适应。从江干区实际情况看,我区目前有城市社区47个、镇辖社区25个、行政村29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349家,党员14000余名,其中17家企业、38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已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不少村(社区)党员人数都在100人以上,有些村(社区)甚至达到300人以上,而现有的党建活动阵地基本在50~100平方米左右,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党建活动室甚至只能容纳10多名党员集中学习活动,大多党建活动阵地由于设备简陋,只能满足于组织党员看看电教片、组织一些规模较小的学习活动等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传统的党建活动阵地在功能和规模上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要求。
二是不稳定。杭州一直以来面临着人多地少的局面,土地资源相对缺乏,虽然,近些年,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党建活动阵地得到了基本保障,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党员活动阵地的稳定性得到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以经济效益作为衡量工作业绩的企业来说,能腾出更多的房子就意味着收入的增加。于是,一些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采取减少无回报的党建阵地建设投入,把原有的一些党建活动阵地挪为生产经营用房,在客观上造成了党建活动阵地的不稳定状态。
三是不规范。由于基层党组织在党建活动阵地建设中的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范和要求,使得党建活动阵地在具体建设中存在一些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建活动阵地在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上达不到规范要求,一些党建活动阵地在管理使用制度上不规范等等。
党建“六个有”具体包括,有一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有一个健全的村民自治机制、有一个优美的人居环境、有一个完善的为民服务平台、有一个齐全的文体娱乐场所、有一个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
有场所,有设施,是推进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中“有一个齐全的文体娱乐场所”的简称。 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强化党组织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需要运用好统筹思维,既充分应对农村社会的变迁,又有力保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扩展资料 关于贺州市农村社区“六有”党建活动的新闻报道 贺州市委书记李宏庆介绍说,按照“六有”标准,贺州进行了科学定位、规划先行。
在人口相对聚集、习俗相近的大自然村单独建设或邻近的多个自然村联合组建农村社区,明确全市每年规划150个农村社区建设任务,要求到2020年每个行政村至少建设1个以上的成熟新型农村社区。 2017年4月贺州市已建成的县级以上农村示范社区都建设了政府公共服务中心(站),实现了村民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乡镇即可办结。
并在每个社区各派驻一名民警和一名信息员、一名调解员,实现了矛盾排查立体化、信息采集精准化、法律宣讲经常化、服务群众网格化、纠纷调解及时化等。 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贺州建立了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奖补激励、社会参与四项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贺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廖立勇表示,坚持党的建设与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同步推进,打破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模式。 在农村社区(自然村、村民小组)设立党组织,并选配服务意识好、服务能力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基层党建引领 农村社区“六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张相阳:如何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