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罕见高温北方剧烈降温原因(南方旱情严重的原因)
admin
2022-09-02 08:20:53
0

  中新网北京9月2日电(韦香惠)目前,南方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已结束。这个夏天,在南方经历酷暑之际,北方部分地区却遭遇洪涝。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年的“南旱北涝”现象?这一现象会成为新趋势吗?

图为赣江南昌段水域,大片河床显露。 刘占昆 摄
图为赣江南昌段水域,大片河床显露。 刘占昆 摄

  南方地区高温预警解除,北方陆续入秋

  据中国气象局数据统计,从7月21日至8月30日,中央气象台连续41天发布高温预警,其中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12天。

  8月3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消息,目前,南方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已结束。8月30日下午,中央气象台解除高温预警。预计未来10天,除了9月6日后在新疆部分盆地、湖南中南部、江西中南部、广西北部等地还有35-38℃高温天气外,我国无大范围高温天气。

  随着南方高温季结束,北方冷空气开始活跃起来,各地陆续进入秋季。

  据中国天气网报道,截至8月30日,我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大部以及华北西部和北部地区已经进入秋天,秋季前沿抵达河北北部、山西、陕西南部至甘肃南部一线。大城市中,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银川、乌鲁木齐、兰州、太原等地已经入秋。

8月30日,北京雨后现绚丽晚霞。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盛佳鹏 摄
8月30日,北京雨后现绚丽晚霞。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南北 “水火两重天”出现反常?

  今年,南方人渴望的大雨似乎都跑到了北方。

  8月30日,据水利部网站消息,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少雨,江河来水偏少、水位持续走低,旱情发展十分迅速。截至8月30日统计,长江流域耕地受旱面积4325万亩,有473万人、71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

  此前,就在南方经历酷暑热浪的同一时段内,西北、华北、东北部分地区却迎来一次较强降水过程,形成 “南旱北涝”的反常现象。8月3日,中国气象局在例行发布会上通报,7月北方地区暴雨过程多、极端性强,30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7月极值。

  据媒体报道,7月11日起,山西、陕西、甘肃等多地因暴雨发生洪涝灾害。8月17日22时,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瞬间强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8月18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突发暴雨,多地出现道路积水、房屋被淹、人员被困等险情。

  8月17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部署应对南旱北涝,要求北方严防暴雨洪水,南方做好抗旱减灾。

“产粮大县”湖南东安做好“水文章” 全力抗旱保民生 付勇 摄
“产粮大县”湖南东安做好“水文章” 全力抗旱保民生 付勇 摄

  专家:降水量总体还是“北少南多”的大格局

  实际上,“南旱北涝”在中国并非新鲜事。今年3月,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绍,2021年中国北方降水量为历史第二多,仅次于1964年,京津冀年降水量为历史最多。谈及原由,他表示,北方降水偏多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气候变暖有关。

  肖潺介绍,近70年来,中国主雨带具有显著的年代纪变化特征。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雨带主要位于黄河以北地区,表现出“北涝南旱”特征;80年代开始,降水呈现南北两条雨带,其中一条雨带位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北部,另一条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南涝北旱”;近十年来,雨带又开始出现明显的北抬北扩特征。

  据农民日报报道,多位专家表示,从降水的角度,虽然中国已经出现了“降雨带北扩”的趋势,但总体看,北方的降水量还是低于南方,应该还是“北少南多”的大格局,但不排除个别年份个别时间段里出现阶段性的南旱北涝的情况,南方的旱灾风险确实是存在的。

  8月30日,水利部网站发布消息,据预测,9月份长江上游降雨量较常年同期总体偏多1成,对旱情缓解较为有利,但部分重旱区旱情仍可能持续;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5成,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水系江河来水偏少、水位继续走低,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抗旱形势依然严峻。(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斯新能源合作迈入新阶段 转自:光明日报  【机遇东方来】  近期,斯洛伐克政府宣布西部舒拉尼工业园区投资项目上升为国家战略投...
证监会:从五方面健全投资者保护... ◎记者 梁银妍 汤立斌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陈华平5月15日在2025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
嘉泽新能陈波:前瞻布局抢抓“新... ◎记者 于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新能源发电企业如何及时调整布局、加速转型升级并抢抓发展机遇?近日,...
证监会举办“5·15全国投资者... 高晓力表示,最高法将依法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违规信息披露等财务造假违法犯罪行为,坚持“追首恶”“打帮凶...
中国将对巴西等5国试行免签政策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5月19... 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吴梦婷)记者从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了解到,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以...
罗东川会见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 ... 本报讯(记者 田得乾 石成砚)5月15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东川在西宁会见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
重庆奉节“科技小院”让村民尝到... 本报讯(记者黄仕强)“2024年村民户均收入超过1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5月14日...
无强制评级后信评格局生变:主体... 自2021年证监会、交易商协会逐步取消债券发行环节的强制评级要求后,去年已是我国债券市场无强制评级的...
内蒙古首个“绿电直供”算力中心... 转自:内蒙古日报本报5月15日讯  (记者  康丽娜)记者从自治区能源局获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
老人的两万元不翼而飞 民警快速... 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郭红霞)“多亏了宝库派出所的民警,不然两万元就没了。”5月14日,说起前几天发...
西宁城中“宁晓哥”小程序上线 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燕卓)5月14日,记者从西宁市城中区获悉,为给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
风电设备生产忙 转自:内蒙古日报5月14日,运达股份北方总部(乌兰察布)智能产业基地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有序工作,确保风...
红色话剧《我们正青春年少》走进... 本报石河子讯(全媒体记者 史进 通讯员 李凤华) 日前,新疆大学原创红色话剧《我们正青春年少...
青海举办“5·15”打击和防范... 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何耀军)2025年5月15日是第16个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青...
中方将对巴西等五国试行免签政策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南... 本报讯(记者余嘉熙 通讯员葛慧君)蜜雪冰城从郑州一家街头小店,发展成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并在港交所...
“青铜之光——古蜀文明特展”在... 近日,“青铜之光——古蜀文明特展”在新斯米尔尼市政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精美的文物复制品、3D打印技术...
人工智能教育指南深意何在     徐向东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
兵团投入2081万元推动文旅产... 本报乌鲁木齐讯(全媒体记者 张美玲) 记者从兵团财政局获悉,今年,兵团本级财政统筹专项资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