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壤条件,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大有镇意外成为新疆羊肚菌大规模种植的核心区域。近日,记者跟随央媒看北庭暨“人民城市·温情中国”吉木萨尔行报道组,走进大有镇羊肚菌生产基地,探寻这枚 “山间珍宝” 如何撬动乡村振兴的大生意。
羊肚菌干菌
羊肚菌菌种生产设备回溯产业起步之路,2020 年大有镇精准把握本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资源优势,成功引进吉木萨尔县三众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创新采用 “支部 +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的多元经营模式,一举盘活闲置设施大棚 500 余座,为羊肚菌规模化种植筑牢根基。经过两年精心培育,2022 年羊肚菌试种圆满成功,相关数据显示,每个标准棚单产可达 350 公斤左右,一年两茬的种植模式下,单个大棚年均效益约20 万元,彰显出强劲的产业潜力。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与资金的有力支撑。大有镇副镇长刘建新向记者介绍,2023 年厦门援疆力量精准注入,投资 600 万元建成食用菌保险库和烘干厂,解决了产品储存与初加工的关键难题;2024 年,厦门援疆指挥部持续加码,追加投资 1600 万元建成标准化加工厂、原料车间及综合实验楼,并配备自动搅拌机、装料机等现代化设备,让羊肚菌种植、加工逐步迈向标准化、智能化新阶段。
在产业运营层面,吉木萨尔县三众食品有限公司主动扛起龙头企业责任,通过承包部分大棚、提供全程技术指导的方式,带动全镇行政村每村平均发展 10 座种植大棚。考虑到季节差异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种植规模实行科学调控:夏季气候适宜,种植大棚规模达四五百座;冬季因温控成本较高,规模合理缩减至 140 座。当前产业运营以村集体承包为主要模式,同时为村民提供利好政策,允许免费承包自有大棚参与种植,仅单个大棚就能为经营者年均增收约 2 万元,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羊肚菌产业的兴起,不仅鼓起了村民的 “钱袋子”,更拓宽了就业增收渠道。大有镇田园乐劳动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永安表示,羊肚菌种植、收获的用工高峰期集中在春秋两季,累计时长约三个月,当地剩余劳动力纷纷加入临时务工队伍,从事菌种生产、田间管理、采摘加工等工作。如今,参与务工的村民年均增加收入可达 1.2 万元,实现了 “家门口就业” 的美好愿景,让乡村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激活。
谈及未来规划,大有镇已勾勒出清晰的产业升级蓝图。据刘建新介绍,现阶段羊肚菌产业虽以初加工为主,但生产基地已提前预留设备空间,为后续产业链延伸做好准备。下一步,当地计划重点发展菌菇酱、菌粉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羊肚菌产业从“规模种植”向“品牌化、精细化”转型,让这枚小小的羊肚菌,持续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责编:曾文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