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菌:藏在美食里的微观精灵
创始人
2025-11-28 07:31:37

□杨勇

  深受百姓喜爱的毛豆腐,表面那层洁白如雪花的绒毛总让人忍不住惊叹——这便是毛霉菌的杰作,它们像一群安静的白色珊瑚,在豆腐块上悄悄舒展菌丝,把生硬的豆腐酿成香醇软糯的美味。另一款颜值担当是制作纳豆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后的纳豆表面裹着一层晶莹的黏液,拉起来像银色的丝线,在灯光下泛着微光,殊不知这正是菌种努力工作的痕迹。

  这些可爱的微生物,是发酵食品的灵魂。目前,全球已发现的发酵菌有500余种,主要分为细菌、真菌、酵母菌三大类。细菌家族里有大名鼎鼎的乳酸菌,能把牛奶变成酸奶、蔬菜变成泡菜;真菌中的霉菌除了腐乳毛霉,还有制作豆豉的米曲霉;酵母菌则是酿酒、做面包的功臣。它们的脾气各不相同:有的嗜酸如命,在泡菜坛的酸性环境里肆意生长;有的需要冷藏休眠,比如酸奶菌种要在0~4℃才能保持活性;还有的是“厌氧选手”,在密封的酒坛里才能产出酒精。

  这些神奇的菌种并非人工制造,而是大自然的杰作,人类只是偶然发现并驯化了它们。就说青霉素的“亲戚”——产黄青霉,它被发现的故事充满巧合。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意外发现,污染的青霉菌周围,葡萄球菌无法生长。后来人们发现,这类霉菌不仅能杀菌,还能参与奶酪发酵,大名鼎鼎的蓝纹奶酪,就是靠青霉菌形成独特的蓝绿色纹理和辛辣风味。如今我们使用的发酵菌种,大多是通过筛选天然菌株,在实验室中纯化、培养而成,就像给微生物“选美”,挑出最能干、最安全的“选手”。

  传统发酵里,人类早早就懂得“借菌”。云南做腐乳不用人工菌种,而是把豆腐块放在稻草上,利用稻草上附着的天然霉菌自然发酵,再配上辣椒、盐密封腌制,带着草木的清香;四川泡菜则靠蔬菜表面的乳酸菌,在盐水里慢慢发酵,产生酸甜的风味;还有日本的味噌,用米曲霉、酵母菌和乳酸菌共同作用,在恒温环境中发酵数月甚至数年。这些传统工艺,本质上都是利用环境中的天然菌种,让它们在食物中“安家落户”,完成风味的蜕变。

  如今发酵菌种产业已形成规模,全球有上千家相关企业。国外企业多专注于单一高效菌种的研发,比如用于酸奶的专用乳酸菌;国内则更注重传统菌种的驯化和改良,比如腐乳、豆豉等传统食品的专用菌种。这些小小的微生物,不仅让食物更美味,还富含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有益,成为连接传统饮食与现代科技的桥梁。

  从毛豆腐上的白色绒毛,到泡菜坛里的酸甜风味,发酵菌用微观的身躯,创造出“舌尖上的奇迹”。这些藏在美食里的精灵,既承载着古人的生活智慧,也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不断带给我们新的味觉惊喜。

  (作者为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总经理助理、科技发展部主任,中国传统食品公司总经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公共标识要“好看”更要“好认” (来源:廊坊日报)转自:廊坊日报 “正三角”和“倒三角”、“两条线”和“三条线”、“大象”和...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 观点网讯:11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能源试点工作的通知》,面向能...
深圳市出台加快全屋智能应用推广... 每经AI快讯,近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印发了《深圳市关于加快全屋智能应用推...
中央港澳办协调广东省为香港救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央港澳办协调广东省为香港大埔火灾救灾工作提供协助和支援。根据香...
“法”伴青春 “职”面未来 (来源:廊坊日报)转自:廊坊日报 近日,广阳区北旺镇桃李瑞府社区开展主题为“‘法’伴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