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陈碧红 尹梦奇 王若晔 张蒙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强调,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怎么实现发展与民生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如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四川老百姓,让全省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逸?在全会现场热烈讨论中,答案和路径渐渐清晰。
攀枝花仁和区的混撒拉村正大力打造零碳示范村。王东 摄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打造动能充沛的主引擎
四川作为我国西部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在拥有丰富资源的同时,长期以来也面临着一个省情实际——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能否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事关高质量发展成效和共同富裕成色。近年来,四川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就是要努力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共同富裕新路子。
奔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攀枝花在共同富裕试验区这块“试验田”上精耕细作,进行全方位探索改革。作为全国唯一市级共同富裕试验区,近年来攀枝花不断创新探索,向前迈进,试验区建设近三年来成效显著。2024年,攀枝花人均GDP11.4万元,排名全省第一,其中攀枝花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家庭占比突破了50%。
全会分组讨论现场,攀枝花市委书记吴群刚发言时介绍,近年来攀枝花建立了系统规划纲要、明确阶段性目标,构建起以“经济优建、民生优享、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等七个方面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农村“户夯实、村共创、乡推进、县迈入”创富共富推进体系等,让共同富裕之路既有群众感受度,也有实践创新性。此次全会特别提到,要积极探索共同富裕实践路径,构建多层次收入分配体系,深化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探索多元共富有效途径,“这让我们心潮澎湃、倍感振奋。”
此次全会提出,要深入推进五区共兴发展,打造动能充沛的主引擎,建强省域经济副中心和区域中心城市。对此,作为川南经济区重镇的宜宾感到振奋。
过去五年,宜宾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了两个千亿级台阶,怎么继续往前冲?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海洋的思路是:“要推动宜宾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他介绍,宜宾将聚焦动力电池、晶硅光伏、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新型研发机构“江源行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努力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宜宾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各展所长,资阳则走出另一条因地制宜的创新之路。“成渝中部地区交通便捷、空域开阔、地质稳定、能源充足,是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天然要地。近年来,资阳持续深耕运载火箭制造和电磁发射两大核心领域,逐渐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浩宇介绍。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重大项目星河动力资阳基地已成功总装并发射3枚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将16颗卫星及1个留轨试验平台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商业航天发展前景广阔。
南充市蓬安县相如街道油房沟社区。C视觉摄影师 周亮 摄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城乡区域差距较大是四川发展的突出矛盾,也是共同富裕必须破解的深层次问题。现场,有不少参会人员认为,促进共同富裕,从现实看,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会提出,要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徐志文则特别注意到,全会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这些正是全省自然资源系统重点着力的方向。“当前,四川正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美丽乡村‘蝶变’。”徐志文透露,接下来还将加快探索跨乡镇、跨县域、跨流域土地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等,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样板,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再上层楼”。
在农村,就能够喝上与城里人一样品质好、价格优的“好水”,如此现实的期盼,已不再是问题。“十四五”以来,四川通过大力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推动水利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全省2200多万农村居民实现“喝好水”。而在未来几年,与广大农村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服务,将再提档升级。
“‘十五五’期间,四川将全面开展农村供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持续推进乡村水务建设,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同监管,城乡居民享受同等服务。”省水利厅厅长董里说。
从农村到更远的农村,四川推进城乡融合的力度丝毫不减。近年来,四川将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作为新时代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整合多方力量精准帮扶。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四川已推动每个脱贫县形成2至3个主导产业,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锚定“十五五”,全会再次提出:统筹建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深化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
在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落下,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蒋刚已有明确计划: 将持续用力管好用好帮扶项目资产、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四川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等突出问题,将进一步对标江苏多元增收、山东技能增收等模式,引导农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经营性收入。”
在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
让幸福安逸的生活味更浓
推进共同富裕,就是要让全川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逸。在全力抓经济抓发展的当下,如何兼顾发展与保障改善民生两个方面?
全会给出清晰方向,其中,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被放在了优先位置。
全会提出,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这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胡斌看来,十分迫切必要。
“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人口变化与人工智能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胡斌介绍,四川将加快构建“大就业”格局,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同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并健全灵活就业与新就业形态的权益保障机制等,“努力让劳动者不仅好就业,更能就好业”。
现阶段,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同时呈现出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事关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此全会提出,要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强化生育和育幼服务支持,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怎么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在省民政厅厅长蒋丽英看来,人口高质量发展涵盖生育养育教育健康各个方面,要加强综合施策。“近年来我省持续完善基本社会服务,在顺应群众期盼中补齐短板。”她表示,聚焦群众关切、增进民生福祉,四川将持续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持续完善基本社会服务,持续健全基层社会治理,让民生服务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在就业、育幼、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部署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政策举措,四川正努力让发展变得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上一篇:18元起,魅力湘西可“一票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