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王思思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过去两年,郭伟急着自费出书,急着找人申请发明专利。哪怕后来被通知所要译著的几本书没有获得授权,不可出版,郭伟也要求再换个出版社试试。
他曾经的博士生林楚的一些话,或许能够解答他的急迫。林楚说,郭伟作为二级教授和首席科学家,被江科大寄予着期待,但他却拿不出像样的项目。“我在的时候他的项目只有一个镇江市科技计划专项,那也类似于学校分给他的。然后其他项目,因为毕竟他的能力在那儿搁着,估计也很难拿到。”
2025年11月,引发网络热议的大学教授郭伟因涉嫌学历学术造假,被立案调查。据公开资料显示,郭伟1976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此前为江苏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江科大”)博士生导师。此外,他还有着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纳米材料领域知名专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等多重头衔。
近日,界面新闻多方核实发现,郭伟不仅给自己自费出书,还给儿子出书。顺着这条线索,界面新闻还发现郭伟就读于东北某所大学的儿子,于2025年6月获得的一等奖学金资格存疑。
此外,在郭伟的发明专利里,两次出现过他们一家四口人的名字。尤其是他和2个儿子,在2021年和2022年申请了8个与“纳米材料”相关的专利。
急着自费出书、做专利的“郭教授”
在旁人看来,很长时间里,郭伟都沉浸于教授身份所带来的光环。他爱自称“教授”,也喜欢被学生这么呼唤。就连向陌生人介绍自己都有些拿腔拿调,“我是江科大郭教授”。
李虹雨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奇怪。在她接触的高校教师群体中,对方大多只称自己为老师,“没人那么讲话”。
作为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业务员,李虹雨常在网上推出一些自费出书的广告。2024年9月,郭伟看到消息,主动找了过来。
不同于其他高校教师,李虹雨称,郭伟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位。他第一通电话就表达出对李虹雨的信任。此外,郭伟还一直同她讨价还价,透露出“很强烈的出书意愿”。
另外一点使他区别于常人的是,“郭伟打钱很痛快”。李虹雨向界面新闻回忆,“跟别的老师合作,即使是一两万块他们都非常谨慎。”郭伟却每次直接在合同上写下江科大的名字,“说让学校报销”。
李虹雨一直是线上与郭伟对接。在她的印象中,郭伟这人不爱打字。她每次发消息过去,郭伟就拨来电话。交流过程中,他以“教授”自居,提醒李虹雨在书籍扉页上展现他的个人简介时,要“写得漂亮一点”。
大量谈合作的一个多月,郭伟的朋友圈对李虹雨始终呈关闭状态,“像注册的新号”。
郭伟唯一带过的博士生林楚透露,郭伟有两个微信号。在林楚发来的截图中,郭伟其中一个微信头像为两个摆放在桌面的玻璃矮杯,里面各自装有半杯茶。他的个人简介为“儒雅绅士”。而另一个微信头像为深绿色山水图,朋友圈为关闭状态。
界面新闻此前报道,郭伟共以主编身份自费出书3本,以副主编身份出版1本,总花费超过19万元。
据李虹雨介绍,那3本分别名为《错位理论》《晶体塑性强化机制》《金属和合金相变理论》的书籍为译著,最终并未顺利出版。“译著出版较为麻烦,最关键的是要得到原书籍作者的授权,否则构成侵权可能要判刑”,李虹雨向他强调。郭伟当时并没有获得以上书籍的授权。但没过多久,他就给李虹雨发来了3份授权书。
有了基于合作的信任后,郭伟还主动询问李虹雨,能否帮忙出一些专利。他提出“要在3个月内做22个专利,且保证要百分百做出来”。这让李虹雨感到诧异,“时间太短了,我们可能连2个都做不出来,而且也不能保证100%的成功概率。”
她问郭伟,能否先做上一两个?郭伟答,“时间上不行。”再之后,李虹雨听郭伟主动提起,他已经在别的地方做好了专利。
界面新闻梳理郭伟名下目前可查询的一些专利,发现2020年7月和8月,他共有2项发明专利,分别为“一种应用于高端智能终端装备纳米梯度结构制备方法”和“一种梯度纳米结构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这2项专利的发明人里,除了郭伟本人的名字,还有他妻子宋某及2个儿子的名字。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显示,该2个发明专利同时于2020年8月生效,又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被驳回。
同年12月4日,郭伟协同2个儿子共同署名的5项专利发布,分别为“一种清洁涂层结构”“一种抗冲击涂料结构”“汽车玻璃清洁防水复合结构”等;12月8日,父子三人的另外3项专利再次发布,另外还有2项单独署郭伟名字的专利诞生。2个月后,他们的名字又一起出现在“一种透明防水涂料复合层”的专利上。但这8个专利后因未缴年费而终止了专利权。
不难看出,以上专利大多与“纳米材料”相关。
近日,界面新闻经多方核实发现,郭伟不仅给自己自费出书,还给读计算机专业的儿子出过书。记者拿到的一份《出版协议》中,郭某某为东北一所大学学生。协议合同中显示,郭某某以4500元获得了一本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书籍。在那本书中,他的身份为副主编。
顺着这条线索,界面新闻还发现郭某某在今年6月被评定为“本科学业奖学金推荐人员”。学校发布的公告显示,被推荐的学生以郭某某为代表共计119名。但记者对比官网发布的计算机奖学金名单列表和优秀毕业生统计表,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微妙差异。
在奖学金名单列表中,登记着每位学生的名字、学号、班级、毕业答辩成绩和总成绩等信息。但记者并未发现郭某某的名字和成绩。而在优秀毕业生统计表中,郭某某的名字突然出现在第一位。
记者反复对比两个列表后发现,第一个名单中的一位名叫张某某的学生,未出现在第二个名单中。而第一个名单中从未出现名字和成绩的郭某某,却出现于第二列表的名单。剩下的118位同学的名字在两份名单中都一一对应。意即,郭某某疑似取代了张某某。
11月26日,记者针对此疑问致电郭某某所在的大学。27日上午,学校一工作人员先是回复称,公告明细发布后,郭某某“签了第三方,相当于他有加分,就递补进来了。”之后又补充说,“我们公示的时候(两个同学的)具体成绩明细忘改了。”对方表示,这一变化当时在班级群里有公示,学生们也没有异议。记者要求看一下郭某某最终的成绩及辅导员在班级群中公示的相关截图,直至发稿,对方并未出示。
25年前曾办过技校
在过去几天的讨论中,郭伟的面貌一直是模糊的。有关他的出身,他走上江科大教授岗位的经过,仍需要做出更多解答。即使记者来到郭伟位于江西省永丰县石马镇层山村的老家,也很难通过拼凑的只言片语还原郭伟的前半生。村民们甚至不知道他做什么工作,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就连得知他因涉事调查,也是通过网络上的短视频和前来走访的媒体。
曾山村一位超市老板称,郭伟常年不在家,“偶尔过年才回来一次”。她听说,郭伟跟妻子的关系似乎不大好,“老婆之前提过离婚。”该老板指了指自家房子后面,暗示郭伟与那户人家妻子有着不可言说的关系。
此前界面新闻联系上的一位在某科研所工作的李明唯,也传达过类似说法。他称,郭伟这两年一直以“单身”自居。
曾山村多位村民表示,郭伟有一个弟弟。他的母亲70多岁,住在40多年前修建的老房子里。11月23日,界面新闻到访层山村。在永丰县X792国道上,郭伟家的老房子斜侧着身盘亘在车流不息的柏油路边。他房子的斜对面,立着一个名叫“层山村”的碑石。隔着栅栏式的铁门,可以看到院内长有一些枯草,七八只颜色各异的鸡正围在地面上啄食。
一位自称在镇政府工作的人员解释,郭伟一事传至家中后,他的母亲便暂住到别处躲避风声,“家里现在没人。”
在这所老房子的前面,还有一个装饰一新的大房子,是郭伟的新居。墙体为柔黄色,三层小楼,外面褐红色大门落着锁。有村民介绍,这一房子目前还没有人入住,尚处在装修阶段。
据了解,层山村位于永丰县西北角,是保留千年的古村落。这里现有1700多户家庭,约七八千口人,被称为永丰县第一大村。村民说,“以前人更多,有4个村委会,现在合并成了3个”。在村中行走,时不时能看到贴着标签的古树和被翻新建设的多个祠堂。
永丰县层山村。界面新闻记者 王思思拍摄层山村中,郭姓为大姓。郭家的历史可追溯至上千年。据其族谱记载,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7年),汾阳忠武王郭子仪第十一世孙郭伯宜自陕西到永丰县为官。其次子郭定功后因此地宜居,迁居至此。
相比郭伟的信息,村民们对他的父亲有着更多的了解,也有更浓烈的表达欲。层山村80多岁一位退休干部郭树民告诉界面新闻,郭父曾在他的手底下工作,为石马镇工商所副所长。
据郭阳了解,至少25年前,郭伟在距离家乡300多公里远的一个县城办过技术学校,但没几年就因亏本倒闭。几乎同一时间,郭阳和妻子恰好在永丰县开着家餐馆。也是郭伟过去吃饭时,他才得知此事。
后来的几十年,郭阳只听说郭伟一家住在上海。至于做什么工作,他一概不知。但当听说郭伟曾陆续开过几家公司。
而郭树民对郭伟的评价是,“跟他爹一样,爱吹牛。”郭阳则在一旁补充,“郭伟同村的叔叔也不相信他侄子,不怎么跟他来往。”
缺钱的“老赖”,事发前仍催促译著进展
一家名字中带有“投资”字眼的公司,曾于2021年与郭伟名下的上海叁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存在司法纠纷。界面新闻联系上前者公司的监事夏先生,其表示对郭伟这人有印象。“他欠我们至少好几万吧,一般欠我们好几万才会跟他打官司。”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两家公司的司法纠纷,涉案金额35660元。因郭伟逾期未支付赔偿,被限制了高消费。
据夏先生介绍,大约在2019年或2020年,郭伟曾线上找到他们,“委托做一些事”。夏先生并不愿意透露具体为何事。他说,当时帮郭伟“做完服务”始终没有收到款项,这才将其起诉。此次得知郭伟出事,他感慨,“那钱估计没戏了,就当是公司的一笔坏账吧。”
郭伟被限制高消费,被定性为失信被执行人,成为悬挂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的“老赖”,并不仅仅因为这一件事。早在2021年,他就因与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奉贤支行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被上海奉贤区法院判定支付本金和利息39.6万元。之后,郭伟又因拖欠薪资被4位员工告上法庭,涉案金额高达12万元。
以上欠款,郭伟至今尚未执行。
他似乎很缺钱,就连随后入职江科大,也处处表现得“抠门”。他曾经的博士生林楚提到,郭伟有一个别墅,但却总是住在学校的教职工公寓,看起来“似乎是为了省钱”。
此外,林楚还认为,郭伟的“抠”也反映在教学方面。他入学那半年,郭伟所在的课题组没有实验室和器材。有一次,林楚提出想购买一些做实验的材料,需要申请些经费。“其实那些材料也不贵,几百上千块钱就够。”但郭伟却明确拒绝了,他甚至出主意,让林楚跟父母要钱买。
这也成为林楚日后解读出他无意培养自己做科研的关键。“培养一个博士生是要花钱的。如果一直不做实验的话,我还能在学校做什么?”
加之发现郭伟的不专业和论文方面存在冒用问题,林楚一度痛苦了很长时间。界面新闻此前报道,林楚曾在查找一篇郭伟的文献时,发现文章中的作者照片不是自己导师,而是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技术研究院一位教授。
后来,在林楚退学前,学院领导还曾建议他更换导师。“我当时本来也想跟着团队一个年轻老师,但郭教授不同意。”怕日后受到郭伟的刁难,林楚最终选择离开江科大。
事后谈起郭伟被调查一事,林楚不觉得意外。根据他的了解,郭伟作为二级教授和首席科学家,被江科大寄予着期待,理应多拿一些企业项目、省里的项目或国家项目,但郭伟手里一个也没有。“我在的时候他的项目只有一个镇江市科技计划专项,那也类似于学校分给他的。然后其他项目,因为毕竟他的能力在那儿搁着,估计也很难拿到。”
此前界面新闻还曾报道,一位姓姜的高校教师早在2024年9月便察觉到“郭伟某些证书、论文有PS痕迹”。相识半年,多次见面,他没想到碰见学术骗子。据了解,这位高校教师自此没再跟郭伟联络。
至于江科大为何在引进郭伟2年,迟迟没发现任何漏洞。界面新闻近日多次致电学校,未曾有人接听。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工作者分析,此事的发生若没有里应外合,恐怕很难办到。他所知道的国内某些高校,就存在“卖岗”问题。“一个民办专科岗位3-5万元,本科5-10万元,而公办的都是10万起步。”该高校工作者还透露,一些海外假学历,通过走关系就不会被查“留服证”,“他们进高校全凭一个国外毕业证或海牙认证(国际文件公证认证的简化程序)。”
界面新闻咨询了一家自称售卖高校岗位的公司,对方表示,目前有公办本科的行政岗,“带编制,60万”。对方还介绍,会走正常招聘的全部流程,需要参加考试,“我们会培训。但目前还在等消息,看是怎么出卷。”
有消息称,郭伟正是通过一家猎头公司被推荐到江科大。
另据认识郭伟的李明唯了解,郭伟常自主去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有时没被邀请还会自费。在每次的活动现场,郭伟会同一些专家学者合影。这成为他日后做宣传的一个素材。
在一次又一次向学术专业人士靠近后,郭伟也紧紧抓牢着自己头上那顶“教授”的帽子。
2025年8月,是李虹雨最后一次同郭伟联系。她说,当时郭伟主动致电自己,询问那3本译著的进展。得知书的授权被认定为“有问题”,郭伟的第一反应是“要求更换出版社”。
“现在想想,幸好没出版,否则我得担责。”李虹雨对“郭伟事件”感到有些后怕。
郭伟家的老房子。界面新闻记者 王思思拍摄11月末的一个午后,阳光照射大地。密林遍布的层山村像往常一样充斥着车辆穿梭的声响和鸟叫。村民们骑着电动车来来往往,下地劳作。只是,偶尔有人路过郭伟家门前时,会望向那个带点年头的房子。而在那房子的门头上,有一个红色牌匾,上书“锦绣前程”四个金色大字。
(林楚、李明唯、郭树民、郭阳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