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本报讯(记者 王满凤)近日,广阳区高家营村党支部召集党员、村民代表、网格员召开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核心部署,将全会精神与村庄发展实际深度融合,凝聚起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奋进力量。
道路两侧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一条条街巷通畅了、一处处民居靓丽了……走进高家营村,路面平整清洁,嵌入红色元素的文化墙记录着当年的峥嵘岁月,重礼谦让、善待他人的家风家训阐释着乡村文明的深刻内涵。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始终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基层治理,结合村民公约创立“1511”基层网格治理体系,将全村划分为若干网格,明确网格长、网格员职责,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政策宣传落实、民生服务保障等工作“一网通办”,该模式不仅高效服务了全村村民,更在全市、全区多次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同时,该村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建设灵芝香菇种植大棚,发展高效农业,带动100余人通过培训学习实现再就业,并创办“弯月手工”钩织非遗工作室,帮助600余名周边村民学习技能、实现增收。完善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村内道路硬化美化亮化、排水管网改造、垃圾分类处理等项目,优化人居环境;升级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常态化开展文化汇演、健康义诊等惠民活动,切实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这些实打实的乡村发展成效,正是高家营村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持续深化实践的结果。在专题学习会现场,村党支部带领党员、村民代表、网格员共同观看学习视频,通过逐字逐句解读、典型案例剖析、互动交流研讨等形式,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干动能。大家纷纷表示,要聚焦村民的“急难愁盼”,持续推进道路硬化、夜间亮化、垃圾日产日清等民生工程,同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让村容村貌从“整洁有序”向“美丽宜居”稳步升级。
“我们要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施工图’,用‘家常话’‘田埂语’做好宣传解读。”高家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冯亚楠表示,下一步,将聚焦饮水安全、集体经济增收、养老服务提升等重点工作,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连着一年干,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乡村振兴一线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