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橘树栽下时不过二尺高,细弱的树干尚不及拇指粗。为了不让牲畜糟蹋,母亲找来那只掉了底的脸盆,将树苗罩在里头。
这一罩,就是四十年。
土墙草顶早变成二层小楼,周遭的泥地也硬化成水泥场院。那株橘树已长高长粗,浅褐色的树干需双手合抱才能围拢。而我们兄妹,也从懵懂孩童走到了人生中秋。
春光里,细碎的白花缀满枝头,柔软的花瓣吐露清香,引得蜂群嗡嗡忙碌;待到秋深,橙黄的果实从密叶间探出头来,像暗夜里点起的盏盏灯笼。每到周末,全家团聚时,我们站在树下伸手便能摘到橘子,剥开,掰下一瓣,放入口中,清甜的香气顿时在齿间漫开……
那只锈迹斑斑的脸盆,依然静静地罩在树下,与粗壮的树干相依相拥,似家人。
“当年要不是护着树苗,这破盆早就当废铁卖了。”母亲抚着斑驳的盆沿笑道,“现在啊,倒像是长在一起了。”大哥接话:“就让它们互相陪着吧。”
是啊,四十年风雨,脸盆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护具,它长成了橘树的指环。这道独特的风景,镌刻着岁月的年轮,也诉说着守护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