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张建华
南湖菱作为江南水乡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江南水乡的深深眷恋和美好回忆。历代文人墨客通过他们的诗笔,将南湖菱的韵味与风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得以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来自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唐代及以前的文献中虽没直接提及南湖菱的诗话,但菱角作为江南水乡常见的植物,已在当时的诗歌中有所体现。如唐代诗人王建在诗中写道,“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描绘了江南水乡采菱时的歌声与风情,反映了当时菱角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宋代至明代,随着嘉兴地区菱角种植的兴盛,关于南湖菱的诗话也逐渐增多。如明代诗人张元凯的《采菱词》是一首描绘南湖菱生长环境和采摘场景的优美诗歌。诗曰:“菱角何纤纤,菱叶何田田。鸳鸯与厓騑,对对浮清川。采菱白皙郎,荡桨后复前。偶逢西家妹,隔浦来采莲。娇容入花乱,素腕随荇牵。要住语绸缪,风动裙带偏。采采忘采角,但采叶在船。赠我双莲子,庶几不空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南湖菱生长环境的清新与宁静。菱角、菱叶、鸳鸯、厓騑等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南湖菱的独特魅力,还勾画出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美妙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追求。
明代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中也有关于菱角的记载,虽未直接提及南湖菱,但描述了当时嘉兴地区菱角的种植和食用情况,为南湖菱的文化背景提供了重要线索。(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