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段 博
□ 本报记者 尹明波
初冬时节,地处鲁北的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镇,乡间崭新水泥路面平整宽阔,两侧沟渠清澈通畅,邻里间都在笑着念叨:“以前打零工东奔西跑,家里老人孩子顾不上,如今路修好了、沟也清了,出门不沾泥、浇地不犯愁,这日子越过越踏实!”
这是滨州市实施“以工代赈”惠民增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滨州市发展改革委抢抓“以工代赈”政策机遇,不断持续加大项目谋划、申报力度,累计争取落实以工代赈项目13个,总投资达5587万元,获批上级资金4100万元,预计带动当地群众务工人数1754人,预计发放劳务报酬金额1649万元。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最大程度吸纳当地村民就业,最大限度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以开展培训提高务工群众技能为举措,不断提升就业技能,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据介绍,无棣县碣石山镇美丽宜居村庄提升2025年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聚焦农村道路改造、灌溉沟渠清淤两大核心任务,改造提升农村道路5314米,疏挖清理灌溉沟渠9公里,解决村民出行颠簸、农田灌溉不畅等难题,让惠民政策红利直抵群众。项目实施以来,严格恪守以工代赈“就业为要、增收为本”原则,坚持“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坚决不用专业施工队伍”,最大限度挖掘岗位潜力,优先吸纳本地283名劳动力,涵盖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重点群体,通过“培训+上岗”的模式开展劳务技能培训280余人次,累计发放劳务报酬39.9万元,人均增收约0.54万元,真正实现“家门口务工、钱袋子鼓起来”。
从“务工增收”到“基建提质”,既补齐乡村振兴短板,又激活群众内生动力。滨州市将持续抓好以工代赈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大以工代赈项目的储备和谋划力度,形成实施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格局,积极推动以工代赈等惠民政策落实落地,让更多农村低收入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