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集团产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电投产融”)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近日迎来新进展。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就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问询函中关于置入资产电投核能的财务状况问题进行了专项回复,详细解释了其毛利率波动、应收账款及存货未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因,并认为电投核能毛利率持续下降风险较小。
主营业务成本构成曝光 折旧费占比超四成
回复函显示,电投核能主营业务成本主要由折旧费、燃料费、修理费、乏燃料处置基金及职工薪酬构成,上述五项成本合计占各期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89.71%、90.28%和90.56%。其中,折旧费占比最高,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6月分别为48.81%、41.31%和45.20%,对应金额为17.72亿元、18.14亿元和9.45亿元。燃料费占比次之,报告期内占比在19.09%至23.46%之间波动。
值得关注的是,乏燃料处置基金自2024年起显著增加,2024年该项成本达4.58亿元,占比10.43%,而2023年仅为0.43亿元,占比1.19%。会计师解释,这是由于海阳核电一期工程1号、2号机组分别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1月商运,根据规定自2023年10月和2024年1月起需计提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导致相关成本大幅上升。
毛利率波动受政策及大修影响 2025年上半年已回升
问询函重点关注了电投核能毛利率的下滑情况。数据显示,其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023年的42.30%降至2024年的31.14%,其中售电业务毛利率从42.55%降至31.47%,供热业务毛利率从24.95%降至19.15%。会计师量化分析表明,乏燃料处置基金计提是主因,2024年计入售电业务成本的乏燃料处置基金达4.46亿元,占售电收入比例7.19%,较2023年的0.68%显著上升,直接拉低毛利率6.51个百分点。
供热业务毛利率下降同样与乏燃料基金分摊有关,2024年该基金占供热收入比例升至6.87%,较上年增加5.4个百分点。不过2025年上半年情况已改善,由于未安排机组大修,供热业务毛利率回升至30.31%。会计师认为,随着乏燃料基金计提和大修周期进入稳定阶段,电投核能毛利率持续下降风险较小,2025年上半年核电业务毛利率已较2024年有所上升。
应收账款及存货零减值引关注 会计师称符合行业惯例
报告期各期末,电投核能应收账款余额均为7.13亿元左右,存货余额从14.16亿元增至20.04亿元,但均未计提减值准备,这一情况引发监管问询。会计师回复称,应收账款主要来自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占比超90%)和海阳市海发水务集团,前者为国家电网全资子公司,经营实力雄厚,电费款项均于次年1月足额收回;后者为海阳市财政局全资企业,热费款项于供暖季结束后结算收回,账龄均在1年以内,历史回款率100%。
存货方面,主要为核燃料(占比47%-63%)和备品备件(34%-48%)。核燃料采用产量法摊销,报告期内天然铀价格呈上涨趋势,且主营业务毛利率维持在31%以上,可变现净值较高;备品备件虽3年以上库龄占比超60%,但主要为保障核安全的专用配件,适用于AP1000三代核电技术,目前技术成熟未被淘汰,与中国核电、中国广核等可比公司做法一致。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规模庞大 折旧政策符合行业标准
截至2024年末,电投核能固定资产余额407.09亿元,占总资产37.09%;在建工程349.74亿元,占比31.87%,主要为海阳核电二期、三期工程及莱阳核能项目。会计师说明,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与行业可比,专用机器设备采用工作量法,折旧年限10-42年,房屋建筑物20-50年,与中国核电、中国广核不存在显著差异。截至报告期末,主要固定资产成新率76.58%,未发现减值迹象,故未计提减值准备。
此次问询回复详细披露了电投核能的财务状况及经营风险,为市场理解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标的资产质量提供了关键信息。电投产融表示,相关补充披露内容已纳入重组报告书,后续将继续推进重组进程。
(数据来源:国家电投集团产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告)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