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1月25日讯(记者 黄心怡)在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一架无人机变身“挑山工”,机身下的挂钩稳稳抓住满载蔬菜等食品物资的货箱,向山顶飞去。
无人机往黄山上运送物资据记者了解,从山脚下满载物资起飞,只需17分钟就可以来回山顶一趟,运输的物资基本涵盖了景区日常经营的物资种类。目前,无人机运输成为黄山风景区物资运输的新模式,是黄山旅游不断拓展低空经济应用的场景之一。
▍无人机变身“挑山工”
过去,黄山风景区的物资运输长期依靠“索道+人力”模式。随着“挑山工”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运力短缺成为制约景区经营和生态保护的难题。
为此,景区启动无人机常态化运输试点,在慈光阁至天海间开辟出一条3.2公里固定航线。目前,景区已实现对核心景点的5G-A网络全覆盖。借助载波聚合与频谱增强技术,网络速度整体提升3至5倍,下行峰值速率至高可达3Gbps。而无人机也依托5G-A网络高可靠、低时延特性,来实现远距离飞行连续通信。
现场人员介绍,负责物资运输的无人机可负重30公斤,采用的是定点运输的方式,运输的物品包括生活垃圾、食品饮料、酒店布料、日用品、应急物资等等。相比传统人力运输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自2023年5月至2025年10月,无人机共计飞行106669架次,运输生活垃圾、各类食材、工程物资、布草等各类物资2268.77吨,单日最大运输量6吨。
▍安徽布局低空经济多元化版图
黄山无人机运输的成功,催化了低空经济的多元发展。据了解无人机低空应用已拓展至秩序疏导、应急救援、生态巡护等多个场景。
对山岳型景区生态屏障来说,防火是第一要务。黄山风景区借助科技力量,依托5G-A网络打造的空天地一体智能防火网,通过AI预警系统,实现全天候、全时空的林火自动监测、定位与预警。截至2025年,黄山风景区已连续46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在飞行过程中,通过中国电信5G-A低空经济网络保障,可以把画面进行实时回传,结合 AI的算法以保障飞行状态安全。同时,黄山风景区还结合了AI算力,实现了在森林防火和农林植保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比如在飞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无人机的实时回传画面,实时的监测到树干的虫害滋生、枝干断裂等隐患,从而可以定期喷洒农药来保证树木的安全。”黄山景区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
近两年来,黄山旅游还以“低空+”为核心,拓展更广阔的应用版图。
黄山旅游与黄山邮政跨界合作,开通全省首条无人投递邮路,无人机项目和物流产业融合,让快递包裹“飞”进景区。
黄山旅游集团、安徽通航集团则合作推出了黄山迎客通航东黄山悠悠湖低空旅游项目。
除了黄山外,合肥也开设了多个低空经济的探索项目。比如,由老机场改造而成的合肥骆岗公园内,已开放30余个低空应用场景,应用领域从外卖配送、文旅观光逐步向通信导航、低空气象、无人机反制等方面拓展。
作为全国第三个、长三角第一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安徽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出台了《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等政策,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引导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研发创业等。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安徽后续还在规划“空中瞰徽州”低空游览路线,将打造立体化观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