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EarlETF
周二,A 股喜气洋洋,万得全 A 上涨 1.24%,成交额 1.83 万亿元。
A 股能上涨,算是内因外因一起发力。
周二早上,周一的 ETF 申赎数据出来了,几个规模宽基合计出现 100 亿元的净流入。而且,流入核心在沪深 300,其次是上证 50 指数,再次是中证 A500 和中证 500。这几个宽基中,中证 A500 或许还有规模攀比的需求,但沪深 300 的申购,往往更会被解读为 “稳定资金” 的需求。再结合上周五批量人工智能 ETF 获批,维稳的信号反复叠加强化。
至于外因,纳斯达克大涨,中概股大涨,自然对 A 股的成长板块是重大利好。
双重因素叠加,所以 A 股这点上涨,不算夸张。
不过仔细看,上涨的内涵,还是有些值得细细分析的。
首先,这依然是小微盘最受益的上涨。万得微盘股指数上涨 1.68%,中证 2000 上涨 1.75%。小微盘的玩家,依然是近期收益者。
从行业来看,小登的表现不错,但里面表现最好的是之前落寞有段时间的动漫游戏,大涨 4.32%,其次才是通信设备。看看三季度,动漫游戏就上涨了 25.23%,简直是愧对 “小登” 之名。
动漫游戏,在国内从 2023 年开始,就是被视为 AI 应用层的中国映射。银河证券今天有个研报,《中国银河证券:AI 赋能与内容价值重估 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认为:
展望 2026,业绩驱动 + AI 赋能仍是传媒互联网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建议关注 AI 投入不断增加、多重利好长期加持的港股互联网核心资产、AI 赋能不断深化的 AI 应用及产业链相关相关子板块,以及优质内容不断产出、业绩释放确定性较高的内容板块。
而几个游戏股就被视为 AI 赋能的板块。
对于这股热潮,我有一个猜想,未必对,但与诸位分享。
11 月迄今,美国 AI 股最大的一个讨论话题,就是谷歌对英伟达的挑战。
不久之前,谷歌发布了 Gemini 3.0 Pro 这个大模型,其性能非常的给力。当然在这之后,大家更关注的是这个模型从训练到部署后的推理,采用的都是谷歌自家的 TPU,而不是英伟达的算力卡。
英伟达的算力卡其实是基于 GPU 发展而来的,所以它有很多的架构不是为大模型推理和训练做的设计,导致它的能耗比之类,其实都有些损耗。而谷歌的 TPU 是采用了 ASIC 的架构,直接就是为大模型计算而设计。目前几个巨头包括微软,包括亚马逊,都有设计自己的芯片来进行大模型推理层面的部署。如果越来越多的大模型巨头都走自研芯片的道路,那对英伟达而言,显然是非常致命的冲击。所以甚至有的投资者喊出了要做多谷歌做空英伟达来捕捉这一趋势。
这里面我觉得还有两股趋势,倒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个就是和这部动漫游戏上涨有关系的应用层。谷歌这次除了 Gemini 3.0 Pro 这个模型非常强之外,它的图像模型 Nano Banana 也做了升级,升级之后能力超乎想象。这两天你可以看到非常多的 AI 自媒体用它来进行 PPT 的设计,进行信息图的设计,已经可以碾压普通的设计师。这股浪潮对于整个 AI 的图像制作其实是会造成巨大的冲击。想要有直观感受的,可以看卡兹克的《Nano Banana Pro 的最神级用法,其实是一键生成 PPT》一文。
下面这张图是今天一个朋友发给我的,是他用基于 Nano Banana 的 NotebookLM 这个框架,通过扔进一篇腾讯的财报制作出来的,用机器猫解读腾讯财报 PPT 中的一页。虽然现在 Nano Banana 对中文的输出还有一些小问题,但是这么图文并茂的展现已经非常有冲击力了。无怪乎今天很多人在哀嚎 PPT 设计师可能都快要失业了。
第二个影响是关于光模块的谷歌的这个 TPU 的架构,采用了一个叫光电路交换(Optical Circuit Switching, OCS)的 3D Torus/Mesh 架构。相比传统的英伟达的算力卡来构筑超算中心,架构通过光学镜⾯反射替代了传统的电交换层,从⽽在物理上消除了中间层级的 “光 - 电 - 光” 转换,它需要的光模块数量大大减少,但对光模块的能力要求大大提升。今年整个 A 股 AI 这块涨幅最大的应该就是通讯设备行业。而这个行业主导的就是光模块板块。所以如果未来谷歌的这个 TPU 架构大行其道,对整个光模块行业会产生怎么样的冲击?对此,我也是刚刚开始看资料,但我觉得可能是要关注这个趋势。
下面的对照表格是 Gemini 3.0 Pro 做的 deep research 的一个对比。我对这块没什么研究,所以就姑且看之。
正因此,财联社这篇稿件的报道,很能反应当下的市场情绪。
巴伦则是用了更“标题党”的标题:《谷歌AI突破,为何反成行业利空?》,不妨一读。
说回行业,靠着这波反弹,从 广发刘晨明提出判断主线风险的乖离率 来看,所有行业的乖离率都重新回到了 - 5% 以上,转危为安。
从风格来看,红利板块开始走弱,但是成长和微盘股的板块则开始走强。
上周五的时候,我提过在成长 100 指数相对万得全 A 指数的 40 收益差达到了 - 9.68 的时候,我将我持有的一些宽基。比如中证 800 指数之类的换仓到了成长 100 指数,在不增加总持仓的前提下增加了整个持仓的贝塔。
周二成长 100 指数大涨 3.83%,相比其他两个成长指数显得格外的进攻性强,也算是在萎靡了一段时间之后,开始有所起色。
这波行情因为是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大涨后的国内映射,所以恒生科技指数表现也不错。除此以外,港股通、互联网等几个相关板块也是涨幅不俗。具体来看,过去 5 日的涨跌表现最好的是港股通互联网,这是一个相对偏互联网应用的指数。
A 股连续上涨两天,成长板块表现了两天之后,在整个 A 股上涨还是缩量成交额没有突破 2 万亿的前提之下,是否还会延续未来的买跌不买涨的格局?
成长板块会否内部积极轮动,这依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话题。
当然,这股成长浪潮可能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继续看纳斯达克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