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转向研发下一代燃料船舶,日本落后了”
创始人
2025-11-25 12:22:19

【文/观察者网 柳白】中国造船正成为全球船东迈向绿色发展的重要伙伴,这也引发了日本同行落于人后的焦虑。

《日经新闻》在11月24日的报道中写道,日本航运业人士呼吁日本业界加强团结协作攻关新技术,聚焦氢、氨等下一代燃料动力船舶的研发,以应对国际海事组织(IMO)2050年的航运业净零排放目标,以及中国在绿色船舶领域的竞争压力。

日本造船及航运企业已联合成立“绿色船舶规划设计中心(GSC)”,瞄准新一代绿色动力船舶研发工作。GSC代表理事、日本造船联合公司(JMU)前社长三岛慎次郎表示,日本必须布局下一代燃料动力船舶研发。

今年10月,一场原定要通过全球航运业净零排放框架的特别会议,遭遇戏剧性转折。在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强烈反对下,IMO会议决定将净零框架表决推迟一年。这一“延期”不仅是程序性的延期,更是全球航运减排进程的延期。

不过三岛指出:“脱碳浪潮势不可挡,货主与航运公司均在重点推进相关工作。”

言外之意,日本造船企业需做好充分准备。

9月22日,全球首艘9300CEU(标准车位)甲醇双燃料动力滚装船“港荣”轮在天津港靠泊装车并进行绿色甲醇加注作业。 IC Photo

三岛坦言,“中国已转变航向”,瞄准下一代燃料动力船舶的研发。他补充道,中国正积极推进相关研发项目并构建供应链,为IMO相关举措落地做好准备,而日本在这些方面的进展已落后。

历史经验也为日本敲响警钟。

三岛说:“在从煤炭向石油转型的过程中,英国造船企业因资本投入和技术研发不足,丧失了主导地位并陷入衰退。”

鉴于当前航运业正从燃油向替代燃料转型,三岛呼吁日本造船企业通过协作推进技术研发。

“若没有‘日本团队’的理念,我们无法在替代燃料船舶的国际竞争中胜出。”他说。

近年来,受中韩竞争对手成本优势冲击,日本多家大型造船企业被迫退出市场,行业规模持续萎缩。

三岛表示:“尽管日本造船业规模达2万亿日元(约合905.36亿元人民币),但在国防和经济安全层面,造船企业的价值与其他制造业企业截然不同。”

日本自然资源匮乏,石油、煤炭、液化天然气(LNG)、铁矿石及粮食等关键物资高度依赖进口。

基于这一现状,三岛强调:“我们必须建造本国的船舶来运输这些资源,否则只能被动接受其他国家提出的船舶价格和交付周期。”

三岛指出,作为经济安全政策的一部分,日本应在本土制造LNG运输船、超大型油轮(VLCC)、用于运输煤炭等大宗散货的散货船,以及铁矿石和粮食运输船。

为提升本国造船能力,他着重强调了研发的重要性,称行业竞争力取决于造船流程的上游环节。

针对中、俄、美参与北极地区资源开发的动向,三岛说:“即便美国有意制造北极科考船和北极资源勘探船,其造船产业也不具备相应实力。”

他认为,为获取国际话语权及资源开采权,日本也需参与北极开发进程。

眼下,全球海事工业正处在绿色转型的十字路口,中国船企凭借高度的市场敏感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在绿色动力船舶领域迅速崛起,加速推动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已承接全球近七成的绿色船舶订单,并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沪东中华造船厂今年接到的绿色船舶订单占比超过80%,是近五年最高水平。船型覆盖集装箱船、LNG运输船等主力船型,燃料也从液化天然气拓展到了甲醇、液氢等,高端化、绿色化已经成为中国造船的新名片。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介绍,2024年底,在全球成交的绿色动力船舶(含替代燃料预留)中,中国船厂新接订单国际市场份额占比高达78.5%,2025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依然维持在三分之二以上的水平。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船企紧跟市场需求的敏锐意识。

他指出,在绿色船舶方面,中国船企的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形成绿色船舶订单份额领先优势。中国船企的绿色转型是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应对,这也是对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深刻理解。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乐摩科技(02539)11月2... 乐摩科技(02539)于2025年11月25日-2025年11月28日招股,拟全球发售555.56万...
动向极其危险,国际社会需高度警...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袁睿、刘杨)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日方将在与中国台湾...
金辰街道政企沙龙促多民族文化跨...   本报讯 记者胡耀元报道 日前,盘龙区金辰街道“跨界融合 创见未来”政企沙龙活动在昆明理工泛亚设计...
86岁陈燮阳天津指挥“传奇”音...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王洋 摄影 姚文生)日前,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音乐...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八次代表大...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八次代表大会2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