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杀!杀!杀!”凛冽寒风中,北疆草原的训练场上,武警官兵们的汗水早已浸透了迷彩服。训练间隙,中队长摘下沾满尘沙的头盔,顺势坐在战士中间,抓起一把冻土搓了搓,咧嘴笑道:“当年我练匍匐,这草原的泥土可没少‘沾’过脸颊!”紧张的训练氛围瞬间被爽朗的笑声消融。这样的场景在武警呼伦贝尔支队随处可见——训练场上是并肩冲锋的“铁血战友”,生活中是推心置腹的“知心兄弟”,戍边军营的寒冬始终涌动着暖意。
“过去谈心像‘例行汇报’,现在谈心如‘兄弟围炉’。”这是战士们对支队大谈心活动最真切的共鸣。为打破隔阂、凝聚真情,武警呼伦贝尔支队鲜明提出“三去三求”举措:干部去“官腔”求“真心”、交流去“套路”求“真情”、解难去“拖延”求“实效”,倡导干部日常相处中坚持“多走过去、少叫过来”,日常交流中“多说我们、少说你们”。训练场边的石阶、宿舍熄灯后的床头、营区角落的健身区,都成了平等交流的“暖心角落”,让每一次谈心都带着温度、透着真诚。
前不久,某中队指导员在日常观察中发现,战士小王的朋友圈多了个“裂开”的表情,往日里爱说爱笑的他,近来常独自发呆。“战士的情绪波动,就是工作的信号。”指导员借着课余时间拉上小王打篮球。奔跑传球间,轻松的氛围打开了小王的心扉:原来他哥哥突患重病,家里正为高额住院费犯愁,自己却远在军营无力相助,内心满是焦虑。
“别慌,组织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咱们一起渡难关!”指导员一边安抚小王的情绪,一边第一时间联系其家人核实情况,为小王申请困难补助,还主动拿出工资垫付应急。难题迎刃而解,小王重新焕发斗志,训练场上冲锋在前,工作中积极主动:“组织在我最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我唯有以实干回报这份温暖!”
小王的转变,正是该支队“知兵情、暖兵心”工作的一个缩影。翻开各中队的“兵情档案”,字里行间满是温情:战士小黄大学期间曾任宣传部长,可重点培养为新闻报道骨干,偏爱红烧肉;列兵小林的奶奶常年患病,需持续跟踪家庭情况……从衣服合不合身、作战靴舒不舒服,到家庭是否有困难、职业发展是否有困惑,支队要求干部把情况摸全、细节摸透、问题摸准,用倾听读懂心声,用实干解决难题,真正成为战士信得过、靠得住的知心人、暖心人。
“全面了解基层情况,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更不行,唯有脚下沾满泥土,深入一线接地气,才能走进官兵心里、解好基层难题。”该支队党委始终坚守“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根本原则,把带着感情做工作、投入真情解民忧作为强基固本的关键举措。在一次基层恳谈会上,机关打破“单向灌输”模式,邀请官兵走上讲台,围绕部队建设、工作难题、机关服务等方面畅所欲言。基层官兵本着对部队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30余条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现场讨论热烈、思想碰撞激烈。
针对收集到的意见,支队机关相关部门分类认领、联合研判,部门领导现场倾听、开门纳谏:能当场解决的立即回应、马上落实;短期难以推进的列出清单、明确措施、划定时限,全程跟踪督办,切实把官兵的“问题清单”转化为部队建设的“成果清单”,以实际行动回应官兵期盼、维护官兵利益。
带兵如锻剑,淬火时须“严”字当头,回火时必“情”字相伴。武警呼伦贝尔支队以大谈心活动为抓手,通过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持续构建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让官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履行戍边使命筑牢了坚实的思想根基和组织基础。(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安寅东 通讯员 张权振)
编辑:孙丽荣
下一篇:以舞之名 致敬觉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