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居全省第一
同比增长48.08%,总量占全省44%
每日甘肃网11月25日讯 据金昌日报报道(记者焦旭玉)近日,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我市外贸连续10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态势,前三季度更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外贸进出口总值212.81亿元,同比增长48.08%,总量占全省44%,稳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外贸稳外资的决策部署,紧抓“一带一路”重大机遇,持续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总量稳居全省第一,占全省外贸总额近半,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强支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研究制定稳外贸稳外资系列政策文件10多个,五年间争取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超过3亿元,精准支持企业降本增效、扩大规模。持续壮大外贸主体,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自2021年以来,海关有进出口业绩企业由21家增加至41家,进出口贸易国家从46个发展到67个,新增进出口商品品类15种,总量达56种,并成功实现二手车、化肥、文化产品出口“零”的突破。顺利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金昌首列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出口化肥1500多吨,标志着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12.81亿元,同比增长48.08%,总量占全省44%,居全省第一。
夯基础,对外贸易量质齐升。2024年成功申报金昌经开区国家第三批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获中央财政连续三年支持,两年累计下达资金2.86亿元,带动总投资172亿元,重点实施12个外向型产业项目。其中,金川集团40万吨智能铜电解项目建成投产,年增进口额约80亿元;金昌神泥科技5万吨硫酸锰项目实现出口超2000万元,外向型经济支撑显著增强。积极组织30余家企业参加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等国内外重点开放型展会,助力企业签订单、拓市场,在第六、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共签约152.27亿元,签约项目和金额均位列全省第一。
搭平台,开放进程不断加快。主动对标RCE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优化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金昌片区建设方案,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208项,复制推广率72.73%,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内外贸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大力培育跨境电商新业态,引进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和电商平台,打造“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支持6家内贸企业采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促进国际国内市场供采对接。支持甘肃大诚盛源公司在马来西亚巴生港投资200万元建设海外仓1个,一期项目建成投运,实现“零”突破,有力促进内外贸市场互联互通。
引活水,利用外资创新突破。制定《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外贸力度工作方案》,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截至目前,获得授信29户,累计授信40.22亿元,发放贷款39.8亿元。建立重点外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按季度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圆满解决振新光伏发电公司国家补贴电费问题,2025年获国家补贴电费2亿元。实施稳外资“攻坚”行动,强化外资项目招商,鼓励在建项目增资扩股,新设立外资企业1家、达到14家,今年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共计708万美元,同比增长63%,助推金昌经开区进位提升。
优环境,发展空间持续拓展。全面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模式,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企业诉求办结率达到100%。推行“一保多用”便利化措施,重点税源企业实现全覆盖,应用率达100%。落实加工贸易16条改革措施,支持金川集团加工贸易业务提档升级,2025年现存加工贸易手册6本、备案金额26.45亿元。持续创新监管模式,金川集团陆运进境铜精矿“目的地”检验模式于2022年获海关总署批准,年均可节约成本6000万元以上。今年4月成功启动蒙古国矿源“目的地”检验试点,开辟又一条高效便捷的陆运黄金通道,通关时间从逾200小时压缩至28.75小时,累计节省企业成本超1亿元,通关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
责任编辑:葛鹏
上一篇: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
下一篇:临洮农机全生命周期保障亮出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