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高度80米,开始今日网格巡查。"清晨,石泉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许立铭启动无人机,开始了他的"空中执勤"。作为队里三名持证飞手之一,在他的操控下,无人机沿着楼宇间的固定航线自动巡航。
这条航线来之不易。执法队花了三个月时间,把辖区3.53平方公里走了个遍。"我们要避开高压线,避开人群密集区,还要找到最佳拍摄角度。"许立铭指着屏幕上的航线图说。最终,他们规划出3条网格日常执法巡查航线、5条专项执法航线和2条林河长制巡飞航线:有的专盯工地扬尘,有的负责河道巡查,还有的在夜间重点监控烧烤摊点。190个航拍点位,每个都藏着执法队员的巧思——拍工地要俯视全景,查违建要侧拍结构,监控跨门经营则要低空掠过的独特视角。
石泉路街道俯瞰图“无人机发现了,马上到位!”这样的对话,已成为执法队的日常。不久前,无人机的镜头捕捉到辖区内某工地在拆除作业时未采取任何抑尘措施,现场扬尘滚滚。证据被实时传回,执法人员随即上门,工地负责人面对清晰的空中影像,立即整改。从发现到处置,形成了一个高效闭环。
科技执法的智慧,更体现在处理经常出现的商铺跨门经营问题中。辖区内一家电动自行车商铺曾与执法人员“打游击”,进行跨门经营。在收到“触发式检查”提示后,店主试图撑开雨棚躲避侦查。没想到,执法人员采取了“空地结合”的新战术——空中,无人机持续锁定;地面,巡逻队员精准出击。最终,商户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彻底整改。这种“非接触式”执法,实现了精准监管与优化营商环境的平衡。
巡察商圈周边秩序
“过去我们靠腿跑,现在靠科技来跑。”一位执法队员感慨道。无人机不仅带来了从平面到立体的视角革命,更带来了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驱动的思维变革。积累的执法数据,让队员们能清晰地复盘问题高发区和时段,从而更科学地部署力量。
从捕捉夜间流动摊贩,到发现小区隐秘角落的“飞线充电”行为,这只“天空之眼”正默默守护着城市的安全与整洁。未来,石泉路街道还计划让这位“空中城管”变得更聪明,探索融合5G、AI技术,让它能自动识别更多城市管理问题,构建一个反应更迅捷、治理更精细的“智慧石泉”。
原标题:《“空中城管”上线!石泉的他们用无人机守护城市烟火气》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