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生活圈的不断完善,给很多老小区带来了新课题。在海淀区清华东路27号院,1号楼和2号楼的居民纷纷反映,商超、医院、学校大多位于小区西侧的静淑苑路,但是西边只有一道恨不得要侧着身才能挤过去的小门,通行极为不便。
居民提到的“小门”到底有多不方便,一些居民说,实际上它根本算不上一道门,只是留在院墙上一道四五十厘米宽的墙缝。“过去没什么人在意它,现在小区周边便民设施越来越完善了,希望能从西侧就近出行的需求变多了,大家这才觉得开一道正式的西门成了要紧事儿。”居民纷纷反映,“小门”宽度仅能容一人通过,老人坐轮椅就过不去,骑车接送孩子的家长也过不去,大家都得从东门绕。“现在老说一刻钟生活圈,要是有道方便的西门,老人就医、购物,孩子上学,一刻钟都用不了呢。”
属地学院路街道六道口社区收到支部党员提交的居民诉求后,立即将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社区党委书记石津伟告诉记者,小区在西侧开一道门看似简单,实际上有不少问题要解决。首先,小区并非开放式小区,开一道新门就得有新的管理,该怎么管得征求居民同意。其次,改造新门需要资金,小区已经完成非经资产移交,目前物业费也不高,小区物业无法承担改造经费。
为了能尽快解决这些难题,社区党委牵头启动全面意见征询与方案论证,通过组织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楼门组长广泛入户走访,并在党员大会、居民代表会议及党建协调会上多次协商,耐心听取关于安全管理、门体样式、施工影响等方面的建议,最终成功完善了实施方案。
在充分汇集民意的基础上,社区党委积极争取街道支持,确保了项目在政策与资金上的顺利协调。除此之外,小区西侧还有部分路侧停车位,新门的门前区域也不例外。为了居民通行新门方便,街道还协调改善了路侧停车位的布局。近日,小区的西大门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新的西大门安装了门禁,社区提前制定了详尽的门禁授权方案。考虑到居民就近办理门禁卡的需求,社区在西大门附近设置了便民服务点,居民办理门禁卡成了“捎带手”的事儿。
西大门启用后,无论是推着轮椅还是骑着车都畅通无阻,居民们非常满意。石津伟告诉记者,居民还自发参与到西大门的维护与美化中。2号楼的居民戚先生心灵手巧,他设计并制作了大门推拉方向的提示牌。“天已经挺冷的了,老人拿着提示牌反复调试、固定安装,看着他在寒风中忙碌的身影,无论是左邻右舍还是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都特别感动。”本报记者 景一鸣
下一篇:用“野草籽”信念赓续鲁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