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创始人
2025-11-24 06:16:41

  从磷资源实现高值化利用,到实施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再到生物制造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十四五”期间,全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突破,培育了具有云南特色的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生物医药营业收入年均增速6.5%

  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5年来,科技赋能资源型产业做强做优做大。全省成功开发出高纯铟、超微二丁基氧化锡、铝箔材料、高效太阳能电池锗单晶片、银纳米线材料等一大批高端产品;推动磷资源实现高值化利用,综合利用率从2022年的36.6%提升至2024年的77.4%。

  科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全省实施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材料研发,显著提升稀贵金属材料预测、发现和设计开发效率,推动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围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短波红外探测器核心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研发的自动化物流装备、堆垛机、穿梭车等关键设备应用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开发了混合动力总成国产化汽车尾气排放处理装置,排放水平达到“国六”标准。支持创新药研发,“傣肾宁颗粒”“香芩解热颗粒”等8个Ⅰ类新药获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全三七片”“附杞固本膏”2个Ⅰ类新药进入Ⅲ期药物临床试验。支持8个中药大品种及21个中药小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年销售收入增幅超30%,推动32个中药大品种销售额过亿元。生物医药领域2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生物医药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6.5%。

  此外,科技引领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生物制造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相关产品进入食品添加剂、药用辅料等高端市场。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开发出从单基因到13基因编辑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猪,并实现量产。在干细胞领域,细胞I类新药“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获临床批件。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40余类场景,累计创收近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利用固态储氢技术储存离网光伏电量,并成功稳定发电并网,有效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存储与调峰难题。基因育种、AI辅助新药开发等一批领先技术实现转化应用。

  新品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一线转化

  科技创新还成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以来,省科技厅聚焦高原特色农业“1+10+3”重点领域,着力完善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速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培育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一线转化和产业化。

  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省组织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引进新品种1574个,研发推广新技术315项,建立示范基地641个,带动新增产值300多亿元,带动近22万户农户增收共计75.3亿元。攻克旱地优质稻、多年生稻等品种选育关键技术,选育出“云粳”“云薯”等系列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超2300万亩,带动新增产值21.59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1.26亿元。

  在育种及种质资源方面,全省突破花卉育种、种植关键技术20余项,获授权花卉新品种323个,自主品种市场占有率提升10%,优质种苗自给率提高到80%,带动新增产值31.1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98亿元。建立了国内保存资源种类最丰富、种质数量最多的咖啡种质资源圃;培育“云咖”“德热”“普咖”等系列新品种,咖啡新品种培育数量稳居全国第一。研发出“云上黑山羊50K育种芯片”,云上黑山羊被遴选为全国主导品种,累计推广示范400余万只,占全省种羊市场的95%,带动新增产值6.0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82亿元。

  科技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能。5年来,全省累计选派国家和省级科技特派团138个、科技特派队60个、科技特派员1.1万人,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服务。建设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20个、科技创新村53个。立足各地特色产业,开发新产品280个,转化应用科技成果800余项,示范和推广应用面积达67.47万亩,带动基层群众超14万人次,有力促进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和乡村产业振兴。

  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省科技厅将进一步聚焦高原特色农业创新发展,坚持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发展方向,抢抓种业振兴战略机遇,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应用一批先进实用成果,为建设全国一流特色农业强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记者张怡报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扎根沃土 砥砺奋进 新华社记者 韩佳诺 太行深处,订单农业催开老乡的笑颜;西北戈壁,供销直播间将特色农产品送进千家万户;...
“天下嘉峪关”夜游项目入选“2... 本报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近日,由嘉峪关市申报的“数字赋能推动长城文旅融合‘破圈出海...
甘肃单日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受今冬首轮寒潮大风天气影响,甘肃采...
科技赋能保障粮食安全 技术创新... 后焕文 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势作物。为保障甘南州粮食安全,着力解决好种业“卡脖...
对接产业升级新疆高校培育新质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转自:中国改革报□ 祝坤艳 刘鑫岳 郭凯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