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传承让非遗技艺“出圈”更“出彩”
创始人
2025-11-24 04:40:22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纪晓贞 通讯员 张效红

“拉坯要稳,心手合一,线条才能‘长’在泥巴上……”初冬的二师铁门关市寒意渐浓,二十九团第二中学陶艺坊内却暖意融融,铁门关陶瓷烧制技艺第二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杜海正指导学生们创作一件丝路主题作品。

工作台上,这件作品雏形已现:高耸的城墙下,街市上人流如织,商贩扬手吆喝,顾客俯身询价,细节鲜活得仿佛能听见穿越千年的驼铃声。“这些小人儿都是孩子们一点点捏出来的,你看这神态多生动。”杜海指着作品满脸自豪,“我们不只是教手艺,更要让孩子们通过指尖触摸到历史脉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兵团党委八届十次全会对持续发展先进文化的示范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部署。这让杜海备受鼓舞:“守正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老技艺不能藏在深巷里,而是要跟着时代走,不断注入新创意,只有让广大职工群众发自内心地喜爱,才能真正‘活’起来。”

非遗活态传承的热潮不止涌向陶艺。在三〇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耄耋老人潘耀先正全神贯注地创作一件葫芦烙画作品。虽年事已高,他握烙笔的手却稳如磐石,笔尖轻触葫芦表面,烫出的纹路深浅有致,花鸟鱼虫瞬间有了灵气。

“我们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设了免费课程,就是要让老手艺走出工作室,走到职工群众身边。”三〇团文体广电和群团中心工作人员刘润瑜介绍,团场经常邀请潘耀先等手艺人进校园、进连队,通过作品展示、技艺分享,让更多人爱上非遗。

陶瓷烧制、军垦剪纸、麦秸画、葫芦烙画……“十四五”以来,二师铁门关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推动非遗融入职工群众生活,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多种方式传艺授课,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如今在该师市,学习“理论+实践”的非遗课程已成为社会新风尚,陶艺、葫芦烙画等非遗技艺不仅走进中小学校课堂,更融入青年干部夜校课程体系,让文化传承在不同群体中生根发芽。

“今年我们出台《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公布了绿宝酒酿造技艺、恰拉大盘鱼制作技艺等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就是要给老技艺传承创新搭建新舞台。”二师铁门关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何婷表示,师市将加大非遗保护与传承力度,依托传统节日开展非遗体验、作品展、公益培训等活动,让非遗技艺“出圈”更“出彩”,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乐摩科技(02539)11月2... 乐摩科技(02539)于2025年11月25日-2025年11月28日招股,拟全球发售555.56万...
动向极其危险,国际社会需高度警...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袁睿、刘杨)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日方将在与中国台湾...
金辰街道政企沙龙促多民族文化跨...   本报讯 记者胡耀元报道 日前,盘龙区金辰街道“跨界融合 创见未来”政企沙龙活动在昆明理工泛亚设计...
86岁陈燮阳天津指挥“传奇”音...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王洋 摄影 姚文生)日前,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音乐...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八次代表大...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八次代表大会2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