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搭起中缅民心相通的桥梁
创始人
2025-11-24 03:35:05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2025年中国影像周暨中缅建交75周年电影节”近日在缅甸仰光的内比都电影院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电影局共同主办。来自中缅两国电影、文化、教育、媒体界以及缅华侨界的近500名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影像周为期4天,向公众免费展映8部中国影片,涵盖历史战争、民族情怀、都市喜剧、科幻冒险、武侠神话等多种类型,既有缅甸观众熟悉的悟空形象,也有展现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

  中国驻缅甸大使马珈在开幕式上表示,电影搭建起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民心相通的桥梁。希望通过电影让缅甸民众看到更加立体、真实、生动、丰富的中国,助力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在民间落地落实。

  缅甸宣传部长貌貌翁在致辞中说,中国电影一直深受缅甸观众欢迎,每年的中国影像周活动都会引发观看热潮。电影艺术语言能增进中缅两国民众了解,拉近彼此距离。影像周的举办,是促进两国电影行业合作与发展、巩固双边友好关系的良好契机。相信通过本次影像周,缅甸观众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中缅胞波情谊能得到进一步促进。希望中国影像周能够作为一项传统活动持续举办,让更多优秀影片与缅甸观众见面。

  在内比都电影院,前来观影的缅甸民众络绎不绝。一名观众向媒体表示:“我非常喜欢中国电影。这次影像周选择的影片类型丰富,既有历史题材,也有现代都市故事,还有科幻和武侠。通过这些影片,我们能够真正感受到中国电影的艺术魅力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另外一名观众在观看开幕影片《悟空传》后表示:“我从小就听着孙悟空的故事长大,所以有机会参加中国影像周让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电影都很感兴趣,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

  影视合作与交流一直是中缅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份情缘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20世纪50年代,缅甸曾参加中国举办的亚洲电影周,缅甸经典影片《她的爱》在那时与中国观众见面。1961年缅甸独立节期间,首届中国电影周在仰光举办,开启了两国电影交流的官方序幕。60多年来,一部部影视作品如同文化使者,将两国的历史故事、艺术思想和人民情感紧密相连。随着中缅影视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剧通过译制在缅甸播出,为两国文化交流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中方协助缅方数字修复经典老电影的举措,更成为两国人文交融互通的真实写照。今年3月,中方向缅方赠送了缅甸老电影《她的爱》数字修复版并在仰光举行重映仪式。这部创作于1951年的电影,是中方继《鄂巴》之后协助缅方数字修复的第二部经典影片。影片展现了20世纪50年代缅甸农民的生活图景——一望无际的稻田、清澈的水面、辛勤劳作的人们,构成了缅甸这个“金色国家”特有的农村生活画卷。通过贫富对比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影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数字修复技术让这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珍贵影像重获新生,不仅是对电影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更体现了双方对共同文化记忆的珍视。

  参加重映仪式的缅甸观众向媒体表示,这些老电影承载着几代缅甸人的记忆。当在大银幕上重新看到修复后清晰流畅的画面时,许多观众都非常感动。他们表示,中国朋友帮助缅甸找回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份情谊令人难忘,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合作项目,让更多缅甸经典电影得以保存和传承。

(本报仰光11月23日电 本报驻仰光记者 陈晓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扎根沃土 砥砺奋进 新华社记者 韩佳诺 太行深处,订单农业催开老乡的笑颜;西北戈壁,供销直播间将特色农产品送进千家万户;...
“天下嘉峪关”夜游项目入选“2... 本报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近日,由嘉峪关市申报的“数字赋能推动长城文旅融合‘破圈出海...
甘肃单日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受今冬首轮寒潮大风天气影响,甘肃采...
科技赋能保障粮食安全 技术创新... 后焕文 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势作物。为保障甘南州粮食安全,着力解决好种业“卡脖...
对接产业升级新疆高校培育新质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转自:中国改革报□ 祝坤艳 刘鑫岳 郭凯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