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移动“智慧水稻”平台落地天津宝坻
创始人
2025-11-23 20:41:36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刘菲菲 冯蕾)今年初秋,走进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镇大米庄村,连片稻田在微风中泛起绿浪。田间地头,农户们手持手机,通过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精准调控着灌溉节奏。这幅“科技种田”的生动图景,正是天津移动为当地量身打造的“智慧水稻”平台带来的新变化。

数字技术破解传统种植难题

“以前种稻最愁的就是‘瞎忙活’。”大米庄村一位种植户坦言,“浇水施肥全凭经验,既浪费成本又影响产量。”为破解传统水稻种植的痛点,天津移动主动对接大钟庄镇农业发展需求,针对大米庄村稻田种植特点,整合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打造了专属的“智慧水稻”平台系统。

该平台通过部署在田间的传感器,24小时实时采集土壤湿度、酸碱度、光照强度及气象变化等关键种植指标。数据经云端同步传输至农户手机终端,让种植户随时掌握稻田“健康状况”,实现农事操作的精准管理。

精细化管理促增产增收

数字技术的落地,让大米庄村的水稻种植实现了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跨越。“打开手机就能知道土壤缺不缺水、缺什么肥。”一位正在田间查看稻穗长势的种植户介绍,“今年我种了300多亩地,预计产量在30万斤,全年增产增效10%—20%。”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移动打造的“智慧水稻”平台还为粮食安全生产筑牢防线。实时监测数据可精准预警极端天气、土壤异常等风险,帮助种植户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保障稻田稳定生长。目前,依托这一平台,大米庄村700余亩“津川1号”优质水稻长势喜人,亩均收益突破3000元,较传统品种显著提升。

数字赋能引领农业现代化

天津移动“智慧水稻”平台的成功落地,为宝坻区推动水稻产业智能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核心支撑。该平台不仅解决了种植端的技术难题,还为后续产业链延伸打下坚实基础。

从“手机管田”到“数据增产”,天津移动以数字技术为桥梁,让智慧农业的种子在大米庄村的稻田里生根发芽。这片充满科技活力的稻田,不仅孕育着沉甸甸的稻穗,更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成为天津数字乡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未来,天津移动将继续深化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助力更多乡村走上科技驱动的产业振兴之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移动智慧、移动方案。(李多晓康寿旺刘近东李建立李水仙戴暄雨刘刚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研报掘金丨浙商证券:维持吉祥航...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吉祥航空业绩修复节奏与行业略有不同,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未来三年业绩修复斜率与利润...
苏奥传感跌2.01%,成交额9... 11月26日,苏奥传感盘中下跌2.01%,截至13:20,报8.78元/股,成交9762.93万元,...
中国动向公布中期业绩 公司拥有... .ct_hqimg {margin: 10px 0;} .hqimg_wrapper {text-a...
吉利汽车因雇员行使认股权而发行... .ct_hqimg {margin: 10px 0;} .hqimg_wrapper {text-a...
沪宁股份涨2.02%,成交额2... 11月26日,沪宁股份盘中上涨2.02%,截至13:24,报27.28元/股,成交2216.4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