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高塔竞速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一项运动,11月22日-23日,景德镇制·2025上海中心高塔竞速挑战赛在沪举行.
作为上海中心高塔竞速赛事体系升级扩容后的首场赛事,这个周末共吸引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选手参赛,大家共同用脚步丈量中国第一高楼,在上海之巅诠释垂直攀登的极限挑战。
马来西亚选手苏为庆用时18分03秒登顶,勇夺个人赛男子组冠军。赛事升级扩容,促进国际体育文化交流
本届赛事共设3000个参赛名额,包含个人全程赛与个人欢乐跑两大组别,共有来自中国、日本、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选手参赛。
22日进行了个人全程赛的激烈角逐,赛道垂直高度552米,从1楼到终点119层,共3398级台阶。在鸣枪后,残疾人田径运动员张亮敏、潘年铄和来自陆家嘴SRC可持续跑团的代表作为领跑嘉宾率先出发。
最终来自马来西亚选手苏为庆用时18分03秒登顶,勇夺个人赛男子组冠军,个人赛女子组冠军则由来自克罗地亚的蒂娅·法伯尔以21分07秒夺得。
个人赛女子组冠军由来自克罗地亚的蒂娅·法伯尔以21分07秒夺得。为了激励中国选手的积极参与,赛事持续设立“中国籍运动员特别奖”,旨在吸引更多的优秀中国籍运动员参与此项运动。男子组的王国龙和女子组的黄菲获得了“中国籍运动员特别奖”。
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创始理事长于再清在赛事现场致辞,对上海中心以体育为载体,推广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传承奥林匹克价值观等举措表达了赞许,并表示萨马兰奇基金会将继续与上海中心携手,以高质量、高水平的体育文化活动促进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共同推广奥林匹克理想和文化教育。
赛事形象大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创始人兼荣誉理事长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也通过视频对现场参赛选手表达了祝福和期许。
他表示:“本次赛事不仅是全球高塔竞速挑战赛事中的璀璨明珠,更成为连接世界各地人群的一座桥梁,体育赛事将大家聚在一起,共同传承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中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内核”。
创办于2017年的上海中心高塔竞速挑战赛已经成为享誉全球的一项标杆赛事。“体育+”概念带来多元价值
自2017年创办以来,上海中心高塔竞速挑战赛事凭借高规格的办赛标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获得世界高塔竞速协会(TWA)的顶级授权认证,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积分最高、办赛大楼最高的标杆性赛事,今年年初又荣获“上海品牌”和“上海赛事‘D’赛事”双认证,这标志着赛事在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上迈上新台阶。
作为一项城市地标赛事,上海中心高塔竞速挑战赛不仅展现了竞技的激情,更将体育精神与科技、文化、公益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彰显城市活力的重要载体。
与22日激烈的个人全程赛不同,23日举行个人欢乐跑组别旨在让更多普通人体验到高塔竞速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倡导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个人欢乐跑组别从2019年设立至今,深受广大参与者的喜爱,参赛者只需从1楼跑到22楼,完赛后便可转乘电梯直达119层上海之巅观光厅,享受浦江两岸城市美景。
这种“运动+赏景”的体验式组合吸引了不同年龄层次的受众,不少参赛者更是把欢乐跑作为亲子项目,比赛现场不乏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奔跑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赛事在“体育+”层面也有亮眼表现。赛事通过与科技相融合,引入了来自傲鲨智能的外骨骼机器人,利用智能传感与动力辅助,可以支撑使用者稳步攀登。
这种科技普惠的方式在个人欢乐跑中让更多市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赛事中还有来自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的机器人与机器狗为参赛选手加油助威,烘托赛事氛围。
作为一项城市运动,上海中心高塔竞速挑战赛成为展示上海创新活力的窗口。此外,赛事一直以来秉承的“体育+文化”的破圈融合也得到了延续,今年赛事再次携手景德镇将千年瓷艺融入赛事荣誉体系,以传统象征“福禄吉祥”的葫芦造型结合现代高塔竞速赛事元素,打造出别具一格的陶瓷奖杯。
“体育+公益”方面,赛事组委会则与上海市残疾人文化体育促进中心等公益机构和组织合作,邀请包括视障跑者在内的特殊群体人士在专业人士的陪同下踏上跑道,共同参与这场垂直攀登的盛会,以行动诠释平等与尊重。
赛事期间,上海中心方面表示,高塔竞速赛事获得双认证既是荣誉也是驱动力,上海中心高塔竞速挑战赛是一场与城市共成长的双向奔赴,未来希望与各方伙伴携手,打造“可持续”的赛事发展样本,不仅要呈现一场专业精彩的世界顶级赛事,更要让赛事成为展示上海创新活力的窗口以及连接全球体育文化的桥梁,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