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看台海
在浙江桐庐的青石小巷里
烟火气、日常味、人与人的牵挂
交织成《四喜》中最打动人的底色
有人在泥泞中学会勇敢
有人在失而复得里重新拥抱爱
总台黄金档热播剧《四喜》
以沈明珠的命运为线索
讲述当代女性关于“生”
关于坚持、关于爱的修行
△ 《四喜》剪辑版(闽南话配音)
但看着看着
不少闽台观众
突然被一个问题拿捏住了
——“四喜”二字用闽南方言
到底怎么读?
答案藏在闽南话最有特色的语言现象里:
文白异读
闽南话的文白系统丰富
保留着从中古汉语
一路传承下来的读音层次
对于“四喜”这个词
文读音最能体现其
“带文化意味的固定词语”的气质:
四:
文读:sù
白读:sì(日常数字用)
文读常用于:四书、四喜等
带书面感、概念性、典故性或固定词组
喜:
文白同音,读作 hí
于是,剧名《四喜》
在闽南话里自然读成
sù-hí
听上去更书面、更典雅
也更符合“剧名”这种庄重意义上的
语言场景
闽南话的“文读”与“白读”
运用场景到底差在哪?
文读:带有“读书音”的味道,典雅
多出现在:
诗文朗读
姓名、地名
仪式性表达
戏曲(南管、梨园戏)
白读——日常口语最常用的读音
更生活化、
更口语、更接地气
正因为两套系统并存
闽南话才呈现出“语言双轨”
为什么《四喜》值得
用它做“文白异读”的例子?
剧中既有家族、仪式感、人情传统
又有女性成长、时代变迁
在这样“生活 × 文化”的语境里
一个词用文读还是白读
都会悄悄改变它的“气质”和“分量”
“四喜”作为剧名选用文读 sù-hí
恰好呈现出闽南文化里那种
“既温暖又带点古典味”的独特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