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速递|云南能投接受国泰海通等35家机构调研 225万千瓦装机+350MW储能项目引关注
创始人
2025-11-23 16:31:46

云南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南能投”)近期通过路演活动接待了国泰海通、广发证券、兴银基金等35家机构投资者调研。公司就新能源装机规模、储能项目进展、业绩影响因素及财务状况等核心问题与机构进行深入交流,透露当前并网装机达225.725万千瓦,在建及筹建项目各50万千瓦,并详解昆明安宁350MW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的布局与前景。

投资者活动基本信息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 路演活动
参与单位名称 国泰海通、广发证券、兴银基金、永赢基金、华泰证券、财通基金、和谐汇一基金、东北证券、东吴证券、长城证券、中信建投、东方财富证券、中信证券、国联民生、华泰资管、国投瑞银、民沣基金、九益基金、广州泽恩投资、图灵资本、深圳汇合创世投资、江海证券、沐德资产、灏达投资、前海恒昇基金、深圳荣信泰私募股权有限公司、半人马座资本、聚众鑫创投资管理、松山创业投资、前海国鸿私募基金、太平洋证券、深圳麻王投资、瑞联私募基金、信达澳亚、南方基金等35家机构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 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满富;党委委员、财务总监:刘希芬;副总经理:李政良;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段家华;董事会秘书:秦媛;证券事务代表:刘益汉

新能源业务:装机规模稳步扩张,储能项目打开增长空间

调研中,云南能投重点介绍了新能源业务的发展态势。截至2025年10月,公司并网装机规模达225.725万千瓦,覆盖红河州、曲靖市等多地;同时推进约50万千瓦在建项目及50万千瓦筹建项目,计划于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一季度陆续投产。

在绿色能源贡献方面,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售电量25.44亿千瓦时,节约标煤20.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3.82万吨;绿证交易累计收益489.18万元,ESG评级持续提升,wind ESG评级由BB升至BBB,中诚信绿金ESG评价为A级。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于10月28日正式开工昆明安宁350MW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8.72亿元,建设规模350MW/1750MWh,利用昆明盐矿退役盐穴资源,采用非补燃式工艺,综合效率可达70%以上,年利用小时数不低于1300小时。公司表示,项目将通过“容量市场+电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模式盈利,满足电网调峰需求并促进新能源消纳,为公司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

业绩波动:多重因素短期承压,现金流与盐业板块提供支撑

针对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波动,公司解释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天然气资产出表导致营收减少4.38亿元,营收同比下滑25.54%;二是云南省同期降水偏多,风电场平均风速同比下降1.04m/s,弃风率上升,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减少12.43%,叠加电价下行与折旧成本,新能源板块利润短期承压;三是盐业板块保持稳健,前三季度盐硝产销量分别达128.65万吨、124.04万吨,单位生产成本同比下降,“白象牌”盐产品获“中华老字号”认证,普洱制盐成为行业首家“零碳工厂”。

尽管业绩短期承压,公司现金流质量逆势改善。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2.28亿元,同比增长39.21%,主要受益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回款增加;截至目前,公司已收回国补6.66亿元,剩余未收回国补约8亿元。

财务与战略:融资成本可控,分红政策稳定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当前融资成本控制在3%以内,新能源项目资本金收益率设定内控目标:风电项目不低于8%,光伏项目不低于6%。在战略层面,天然气资产出表旨在聚焦新能源主业,降低负债水平,将资源集中于风电、光伏及储能项目开发。

公司同时明确分红政策,根据《未来三年(2025-2027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满足条件时每年现金分红不少于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30%,2023-2024年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比例分别为30.55%、45.01%,未来将持续与股东共享经营成果。

云南能投表示,将紧抓国家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政策机遇,深化新能源与储能业务协同,推动盐业绿色转型,依托控股股东能投集团资源支持,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扎根沃土 砥砺奋进 新华社记者 韩佳诺 太行深处,订单农业催开老乡的笑颜;西北戈壁,供销直播间将特色农产品送进千家万户;...
“天下嘉峪关”夜游项目入选“2... 本报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近日,由嘉峪关市申报的“数字赋能推动长城文旅融合‘破圈出海...
甘肃单日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受今冬首轮寒潮大风天气影响,甘肃采...
科技赋能保障粮食安全 技术创新... 后焕文 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势作物。为保障甘南州粮食安全,着力解决好种业“卡脖...
对接产业升级新疆高校培育新质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转自:中国改革报□ 祝坤艳 刘鑫岳 郭凯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