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第十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活动——“十月”汉学家沙龙:中外文学翻译家对话,近日在北京举办。活动将中国文学置于国际视野,围绕多个核心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作为《三体》《尘埃落定》的西语译者,翻译家夏海明让刘慈欣、阿来的作品在西语世界绽放光彩。谈及“如何准确传达中国文学的文化内涵”,他认为,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故事本身就对跨文化读者极具吸引力,翻译家除了熟练驾驭双语,更需精进母语表达能力——唯有让母语读者沉浸于译文的文笔质感,才能助力其深刻理解中文语境下的故事内核。
夏海明。主办方供图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外教、俄罗斯科学院语言所副研究员玛丽娜·别里科娃分享了自己与中国诗歌的缘分。她以词牌为切入点去理解中国诗歌文化,还结合李清照词作中的经典意象,对比分析其与俄罗斯诗歌意象的异同。她谈到,中国诗歌文字凝练、意蕴深远,是难度极高的翻译题材,唯有具备足够的人生阅历与哲学积淀,才能搭建起精准传递诗意的跨文化桥梁。
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赵振江远赴西班牙,投身《红楼梦》西班牙语翻译事业。他参与译介的西语版《红楼梦》第一卷,首印2500册一月内售罄,在西班牙语世界掀起中国文学热潮。谈及翻译之道,他强调,无论中国了解世界还是世界读懂中国,翻译都是关键桥梁,而准确把握作者创作意图、深刻理解作品内核,是翻译的根本前提。
沙龙现场。主办方供图首都师范大学燕京讲席教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刘文飞深耕俄罗斯文学翻译与研究40余载,他认为翻译绝非单纯的语言转换,更是文明对话的重要载体。谈及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推广策略,他提出,中国作家应敞开心扉、摒弃中外之见,好的中国文学本身就具备世界性,当代中国作家理当拥有这份文化自信。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出版集团主办,十月文学院承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下一篇:警方提醒多地出现试吃试用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