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竹溪?生态转化:“两山理论”的落地实践
“网红”变“长虹”,“流量”变“留量”, 十堰市竹溪县何以打造“两山”间的诗与远方?继续来关注竹溪答卷之生态转化·“两山理论”的落地实践。
第二篇:何以竹溪?生态转化·“两山理论”的落地实践
记者 管馨:看看在民宿里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来到营盘山景区的文人墨客们写下的游记和故事。在这里看看书,再呼吸一口户外负氧离子的空气,每一次深呼吸都仿佛对身心做了一次洗涤,再来尝一杯当地的高山云雾茶,哇,感觉我们的生活节奏都放松下来了,非常惬意。
“来竹溪·我氧你”,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竹溪县森林覆盖率达82.6%,被誉为“天然氧吧”。依托好山好水,竹溪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生态转化之路。将生态本底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国营竹溪综合农场开发营盘山景区,打出“文旅+康养”组合牌,突破典型山区农场面临的交通、发展空间等诸多限制,构建起涵盖农耕体验、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多功能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 阮家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景色各异,春天可以看海棠花,夏天可以在这避暑,秋天可以看层林尽染,冬天可以看蓝色的冰瀑,我们经常在这里体验生活,寻找创作的灵感。
湖北省国营竹溪综合农场营盘山景区 负责人 肖勇:我们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同时依托悠久的种茶历史,将茶叶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发了观光茶园、猕猴桃、蟠桃等水果采摘项目、丰富的森旅户外运动项目,景区配备了完整的产业配套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住宿和康养服务。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内涵,也促进我们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茶园变花园”、“场区变景区”,从“卖山货”到“卖风景”,农场吸引力和附加值大幅提升,实现年旅游增收6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多家农家乐发展、100多户增收,并提供30余个就业岗位。
十堰市竹溪县综合农场杨家扒茶场 场民 彭光明:回来以后在景区做我的本行了,就是机械维修、水电维修这些。每年增加了两到三万块钱。景区水好、山好、人都好,心情蛮好的。
顺势而为、主动创新,竹溪全县森林面积430余万亩,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林特资源1200多种,将生态本底与林下经济深度融合,竹溪县境内的湖北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多地,用“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林下+旅游业”三种模式注入发展新动能,生态产品成为价值转化“硬通货”。
上一篇:隔空叫板几个月 见面热络又友好
下一篇:信息提前填 入境更“丝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