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坐个地铁,笑到岔气;
广播一响,全员空耳。
最近,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求助帖,吸引了许多网友热情回复。
网友真诚发问:在上海地铁上听到的票、茶、瓦到底是啥?
没想到这一提问炸出了许多“空耳大师”——本来是坐地铁听报站,结果听出了美食菜单+奇幻剧情,不信你看!
先来猜猜看“请勿起跑、social、SanFrancisco”是哪句话?
好家伙!地铁成了酷跑游戏和旧金山街头了?实际是:请勿乞讨、卖艺、销售、散发小广告。
还有人听成了“请勿洗澡卖艺”。地铁:我不是澡堂子~
再来一个!上海地铁美食一条龙:
Next stop,蜜豆羊羔肉!杨高中路听了都不得不服
还有一个臊子黄皮肉(黄陂南路),这两站倒是挺登对啊!
十号线“受害者”表示还有“鸡笼路”(基隆路)“甜筒路”(天潼路)
“下一站,芋圆”豫园表示突然有点甜,这是怎么被发现的?
还有一句最最经典的!“请依次通过炸鸡验票口出战”
oh!no!为了领炸鸡!出战就出战!此刻我的口水已不争气地流下来~(实际是:闸机验票出站)
在上海,坐地铁就像拆盲盒,你永远猜不到下一句会是什么。接下来请听:
“世纪大盗到了”
乖乖!吓一跳,还以为要上演动作片了!原来是世纪大道到了~
“伦敦闪烁时,请勿上下车”
啊?是我穿越英伦了吗?原来是“门灯闪烁时”!
那么问题来了,网友问的“票、茶、瓦”到底是什么呢?难道要持票、绿茶、瓦片才能进站?
答案揭晓——原话是“持票、卡、码乘坐的乘客,可换成X号线”
有时候,人名和地名也难逃空耳魔掌~
“开门请当心”
有人听成了“Kevin 请 dancing”,Kevin:是谁在叫我?
“请下车的乘客提前做好准备”
有人听成了“请下车的陈赫提前做好准备”,陈赫:???我到了吗?乘客:笑死在车上。
还有人把“漕宝路”听成了“淘宝路”,剁手党的DNA动了。
14号线终点站“封浜”直接变成“疯吧”,怀疑地铁广播在大气层整活。
最气人的是,关键站名永远“轰隆轰隆轰轰隆隆”听不清楚!而广告总是播得一清二楚!
比如人民广场站,你的“老熟人”:“人民广场有17个出入口,1号口通往刘娟美甲美睫,6号口通往叮咚买菜”,简直“刻入上海人DNA里”,绝对比站名本身更令人印象深刻。
还有网友反映,上海地铁播报里藏着一位王者英雄东皇太一,原来是锦江乐园站附近的一家空调维修店名叫“东璜泰一”。
有人说,上海地铁的广播有着“薛定谔”的音量:常坐的车,广播响的要死偶尔坐的车,轻的要死耳朵竖起来都听不清全靠猜。
怪不得地铁上有些乘客永远在东张西望原来是真的听不清广播。(我怀疑你偷窥了我)
除了误听报站,地铁站里的有些上海话也怪容易让人误解的。
比如一位网友晒出“voice娘娘”,其实是上海话“伐好意思让让”;
安检处的“生煎包过一过”,其实是上海话“双肩包过一过”。锅贴:我不配吗?
只能说,在上海地铁上,空耳不仅考验听力还考验想像力。但是人家专家说啦,这不怪你!都怪噪音大!
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所长蒋伟康教授指出:为何地铁广播如此容易被误听,主要原因在于地铁车厢内复杂的噪声环境。轮轨摩擦、设备运行、隧道混响以及车厢内人员活动产生的噪音,共同形成了一种“声学掩蔽”效应,降低了乘客对清晰语音的分辨与理解能力。
此类“空耳”现象在部分旧车型和旧线路上较为突出。而在新一代地铁列车上,多媒体信息显示系统已大为增强车厢内配备了动态电子线路图中部及两端的条形显示屏和LCD信息屏,实现了到站信息的“三屏联动”,即使乘客未能听清广播,也能通过多种视觉渠道准确掌握行程动态。
上海地铁空耳不仅考验听力还考验想像力~你坐地铁时,有没有误听过哪些报站?也欢迎评论区留言让大家一起笑一笑吧~
【侬好上海·田诗雍原创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