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星源)11月21日至24日,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暨第十六届国际会议举行。作为该大会首次落地湖南的重要活动,“自主可控微纳传感器产学研论坛”上迎来关键节点——长沙经开区企业湖南天羿领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羿领航”)举行全球首条微半球陀螺产线下线仪式。现场,多位院士、专家及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里程碑时刻。
微半球陀螺的量产有何深远意义?这家长沙企业又是如何实现“全球领先”?记者在大会现场一探究竟。
小器件大作用,从“技术壁垒”到“全球领先”
从外观上看,微半球陀螺像一个小小的方形黑盒子,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器件有着大作用。
天羿领航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款产品是企业“十年磨一剑”的核心成果,也是对传统半球陀螺的全面升级:依托MEMS技术,它在保持同等性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小型化、智能化,并大幅降低了成本与功耗。
据悉,该器件拥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为适用于高动态场景的全角陀螺仪,可精确测量滚转角度;另一种为角速率工作模式的高精度陀螺仪,性能媲美中低精度的光纤陀螺仪。此外,产品采用吹制熔融石英工艺,具有全寿命免标定和强抗干扰能力,综合成本优于主流的两光陀螺仪。
这条由天羿领航联合国防科大历时8年攻关建成的产线,总投资近亿元,可实现年产5万轴微半球陀螺仪。它的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在第三代陀螺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高端微纳传感器自主可控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主产线落地,多领域应用铺开
随着产线建成,产品应用正加速铺开——目前,天羿领航自主可控微半球陀螺仪已通过相关部门验证,并在部分领域实现应用,正在商用航空、海用导航、高端工业等场景推广使用。
这款产品的背后,是天羿领航自2015年成立以来,在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上的长期深耕。作为国内极少数具备高性能MEMS惯性传感器本体研发、ASIC设计、封测、标定及系统集成全产业链能力的IDM企业,公司已成功实现MEMS加速度计与微半球陀螺的量产,打破国外技术依赖。
为支撑自主制造,企业累计投入近3亿元布局产业链,自研超过30种核心工艺设备和工装,牵引研发超10种核心工艺设备,产线拥有350台套设备和工装,全自主产线量产规模可复制,具备年产5万轴微半球陀螺与50万轴加速度计的生产能力。
与会投资机构代表齐鲁前海基金负责人指出,天羿领航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成果,彰显了自主可控硬科技企业的投资价值。未来,天羿领航将持续传承“科技报国”初心,以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硬实力,攻克更多“卡脖子”技术难题,与行业伙伴携手推动微纳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