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环境保护技术分会主办,由西南林业大学、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机动车船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以及云南省高校高原山区机动车环保与安全重点实验室联办以及多家单位支持的“第14届大城市机动车船污染防治技术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顺利举办。
本次会议采用“1个主会场+11个高校分会场”联动模式,主会场汇聚了来自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及企业的200余位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分会场则涵盖了西南林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广西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11所重点高校与科研机构,有近400多名师生通过同步连线参与学习交流。
本次会议以“智能降碳,绿色赋能”为主题,聚焦“双碳”目标下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设置多场专题研讨环节。来自中国工程院、英国皇家学会、美国ARC Mechatronics公司、中国船舶七一一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广西大学、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十几所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政策解析与产业发展现状、移动源减排控制及测试技术、船舶能效提升与碳减排创新技术、节能降碳数字化技术、后处理关键智能技术、新能源汽车能效研究、绿色低碳燃料等方向作学术报告。
其中,来自清华大学的贺克斌院士在会上作《船舶排放大气污染与健康负担》主旨报告,英国皇家学会院士Roy Harrison作《Traffic and Air Quality》主旨报告,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陈伟程作《“十五五”机动车船污染防治规划》主题报告,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副所长吴睿和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孟广智,分别作《积极培育绿色交通新增长点》《云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与移动源污染防治管控》专题报告。
本届会议聚焦“城市降低PM2.5” 治理痛点,解析“美丽蓝天项目申报”实操要点,以“技术路径+项目落地”双重指导,覆盖地方环保部门与项目申报单位核心需求。论坛及主办方搭建“技术落地—项目申报—政策支持”衔接桥梁,助力参会者精准对接政策,推动治理措施落地,让蓝天白云成为城市常态。论坛议题全面精准,既覆盖机动车、船舶、非道路机械三大领域污染防治全链条,构建完整防控体系;又针对高原机动车排放、长江船舶污染等区域问题,定制专属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论坛依托数字化浪潮,论坛聚焦AI赋能内燃机、车路协同减排、数字化降碳等前沿领域,深度绑定智能技术与低碳目标,展现数智化治理新趋势。通过数智技术实现污染防治精准化、智能化管理,为行业低碳发展开辟新路径,引领行业迈向绿色高效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