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本报讯(记者谢伟娜)11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邯郸答卷·肥乡篇新闻发布会,肥乡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该区“十四五”期间推进高质量发展情况。
这5年,肥乡区坚持稳增长、提质量两手抓,实现经济总量、财政实力、内需动力“三力齐升”。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6.5%,2025年即将突破20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从8.8亿元增长到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亿元。
这5年,肥乡81个省市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新诺普软管、立业化学等71个项目陆续开工,邯郸东郊热电二期、派瑞特气新材料基地三期四期等53个项目落地见效。紧盯国家和省、市政策风向标,中心医院新院区、燃气管道改造等33个重点项目,累计争取上级资金22.77亿元。
产业升级“练内功”,县域经济“挺脊梁”。坚持“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形成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集群“双引擎”。化工集群规上企业21家,国家“小巨人”1家、单项冠军1家,营收破百亿;装备制造集群65家规上企业、25家高新企业,盛卓集团成为军民融合企业,宏达环保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大奖。2家企业科研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县域科创能力跃居全省A类梯队。
营商环境创出“五星”好评,服务效能领跑全省。坚持以改革攻坚破解发展难题,以服务温度赢得企业信赖:政务服务大厅升级为“城市会客厅”“休憩打卡地”,企业开办实现“一日结”,帮办代办团队随时在线;“7+N”企业流动服务团主动上门,“关爱企业家八条措施”暖心落地;法治环境优化入选全省示范;肥乡蝉联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区);涉企法治服务改革成为全省试点。
城乡面貌蝶变焕新,宜居品质迭代升级。肥乡以“绣花功”精修城市“颜值”,以“千万工程”赋能乡村“气质”,致力打造会呼吸、有温度的现代新城;29个老旧小区、污水处理厂改造收官,街区厂区焕新加速;城区造林、“鲜花扮城”成效显著,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区”“省级洁净城市”;京港澳高速西互通年底通车,新兴街南延等9条道路竣工,交通网络优化升级;元固、旧店撤乡设镇,客货邮融合获评省级品牌。
乡村振兴打出“组合拳”,农强民富底气足。紧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全区耕地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粮食年产量稳定在7亿斤以上;沃土种业自主研发玉米新品种20个,“沃玉3号”新品种推广超2000万亩。“肥乡番茄”品牌叫响省市,葡萄产业集群强势崛起,28个绿色认证产品上线,测土配方施肥覆盖92万亩,秸秆利用率99%。创建省级和美乡村79个,任堡村获评“河北美丽休闲乡村”。该区婚俗改革成为全国典型,乡村旅游登上文旅部精品线路。
生态底色“绿透屏”,蓝天碧水成常态。肥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东郊热电环保创A成功,团结渠、东风渠获评省级幸福河湖。5年新增造林6.89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4.72%,成功创建4个国家级森林乡村、23个省级森林乡村。
民生福祉“加满格”,幸福账单有温度。肥乡区连续5年压茬推进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民生工程,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养老金、医保、低保标准持续提高;乡村治理创国家级示范,95所中小学幼儿园完成新建改建;中心医院新院区全面启用,中医院护理学入选省级优势专科;托育、养老、文体设施全面升级。
催生新质生产力,共筑产业新高地。“十四五”蓄势筑基,“十五五”扬帆启航。肥乡铺就七条产业赛道,共筑产业新高地。依托中船派瑞特气行业龙头优势发展新材料产业,聚焦电子特气、化工新材料,引进产业链项目“串珠成链”;电力装备、无人机、智能制造做大做强,壮大冀南地区重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肥乡番茄”品牌为引领,招引精深加工、休闲农业项目,打造“可游可品”的田园综合体;借力“客货邮同网”优势,招引智慧冷链、电商物流项目,共建区域物流枢纽;依托热电联产资源,招引绿色建材、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打造“无废城市”样板区;立足通航产业园,聚焦无人机研发制造、低空服务,共筑低空经济新蓝海;面向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招引人工智能、大数据项目,为产业升级注入数字动能。
上一篇:东北三省共建数据标注产业集群
下一篇:馆陶用心用情服务民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