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实习生 刘宪军
近日,教育部对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工作进行系统性规范,这些变化释放什么信号?将如何影响考生报考?
面对新格局,广东高中学生如何科学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走综合评价招生这条路?如何有针对性地准备?《隽言教育》系统梳理广东综合评价招生政策,解析省内招生的12所高校报考策略,助你精准规划升学路径。
首次进行系统性规范
为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过去几年,部分省份和高校开展了综合评价招生试点,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模式。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对综合评价招生工作进行系统性规范:
一是优化招生工作定位。要求高校围绕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安排相关急需紧缺专业以及高校优势特色发展的“冷门绝学”、一流学科专业开展招生。相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属地内试点高校综合评价招生专业进行审核备案。
二是建立试点评估机制。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负责指导属地内试点高校做好综合评价招生工作,认真核定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工作办法。要建立试点成效评估机制,对于选拔培养质量不高的试点高校,及时调整退出。
三是严格考试招生程序。要求高校进一步强化考生报名、考试组织、试题命制、招生录取等各环节、全流程规范管理。明确试点高校原则上在高考后组织开展考核测试,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的考查,淡化学科竞赛导向。鼓励有关高校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逐步提高高考文化课成绩占比,优化对高考各科成绩的使用。
可能会出现这些变化
《隽言教育》系统梳理《通知》,发现2026年各大高校的综合评价招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变化:
首先,综合评价招生的专业可能有所调整,围绕急需紧缺专业以及高校优势特色发展的“冷门绝学”、一流学科专业等招生。
其次,一些高校的文化课成绩占比可能提高,可能会对专业所需学科的高考成绩提出要求。
第三,可能会有高校退出综合评价招生。
各大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报名时间一般在3—5月,明年3月之前会陆续出台招生政策。参加2026年高考的同学及家长要密切关注目标高校的官网,第一时间获得招生信息,作出相应准备。
12所高校在粤综评招生
有12所高校在广东开展综合评价招生,分别是: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西交利物浦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北师香港浸会大学、西湖大学。
卓越高考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尹雪儿介绍,上述12所高校有6所位于广东,且过半为中外合作高校。2025年高考,这些高校在广东通过综合评价招生录取2944人。
招生计划方面,北京外国语大学11人、浙江大学30人、中山大学495人、华南理工大学300人、南方科技大学300人、西湖大学10人、西交利物浦大学120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1015人、上海纽约大学24人、昆山杜克大学17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428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14人。
从选科来看,这12所高校共录取历史类考生395人,物理类考生2549人。有8所高校招收历史类考生,其中,中山大学有45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有6人、西交利物浦大学有18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有186人、上海纽约大学有9人、昆山杜克大学有3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有110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有14人。
这些学校输送生源多
“广东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名单”显示,近3年录取的考生70%来自广州和深圳。2025年,980名广州考生、1306名深圳考生通过综合评价招生被高校录取。
从招生学校来看,近5年各院校招生人数呈上升趋势,且2025年增加了西湖大学。总招生人数也从2021年的1674人增加到2025年的2944人。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等5所高校开展综合评价招生规模较大,为考生提供了更多机会。
从生源供给方面看,广州市执信中学为高校综合评价招生输送生源最多,2025年共有95名学生,且连续3年占据榜首。其次是广东实验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州中学,录取人数均超过50人。
输送生源数量较多的学校还有:广东广雅中学(包括花都校区)、广州市第六中学、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广州市第七中学、广州市铁一中学、广州外国语学校、广州市天河中学、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广州市真光中学、广州市第五中学、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广州天省实验学校、广东仲元中学、广州市黄广中学、广州市玉岩中学、广州市培正中学。
综评并非“升学捷径”
综合评价招生是高考的重要通道之一,但并非“升学捷径”。
说综合评价是高考的重要通道,是因为不但通过综合评价招生的高校越来越多,而且这些高校招生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例如,中山大学2025年综评招生录取人数达到495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从2021年的692人上升到2025年的1015人。
多数高校的综合分会按高考成绩占60%、高校考核成绩占30%、高中学考成绩占10%进行折算。近几年来,折算方式越来越多。从录取考生的最低高考分数来看,似乎能降分十几二十分甚至七八十分,因此,综合评价招生被不少人认为是“升学捷径”,但事实并非如此。
综合评价招生的好处是,招生院校层次丰富,成绩在特控线以上都有不同水平学校可以选择。其难处在于,综合评价招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合成绩良好且有一定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拥有丰富的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是综合评价的加分项。
不少学校很看重学生平时的校内成绩,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要求高三上学期期末成绩在年级同科类前10%以内,且语文/外语成绩均在同科类排名前10%以内。
也就是说,综合评价招生不是一味降分,而是在学生符合学校大致要求的分数范围内、综合能力强或某方面有突出优势。这样的学生必然是在学校录取分数线左右且一定程度学有余力。
对于高一、高二的同学来说,在稳住校内成绩的同时,可以了解不同高校综评招生专业及报名门槛,根据自己的成绩和特长筛选可能冲刺的高校,有的放矢。
编辑:聂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