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观新闻记者 万敏
“从温州农村到南昌商海,从截瘫绝望到重燃希望,我始终相信,每个脊髓损伤者心中都有一座待燃的火山。”全国自强模范王乐秋坐在轮椅上道出的这句话,不仅是她个人的人生写照,更向全国3000余名伤友传递了力量。
1988年,17岁的王乐秋怀揣梦想从温州来到南昌打拼,事业起步、家庭美满的生活图景,却在1993年7月被一场意外彻底打破。“脊椎粉碎性骨折致截瘫”的诊断书,让她从人生高峰跌入谷底。“全身插满管子,连放弃的力气都没有。”王乐秋回忆道。
但父母偷偷抹泪的背影、孩子的稚嫩呼唤、姐弟坚定的支持,成了她咬牙坚持的动力。此后六年,她喝遍苦涩中药、熬过无数次康复训练,在盲人按摩师的帮助和辅助器材的支撑下,终于重新站了起来。这段浴火重生的经历,让她暗下决心:“要帮更多和我一样的人走出绝望。”
王乐秋创办了江西省首家民办外伤性截瘫康复中心,这也是全国首家由截瘫者创办的截瘫康复中心。尽管最初只有简单器材和10间房,但这里成了伤友们的“家”——有人第一次独立坐起时,满屋欢呼;有人因病情反复崩溃时,总有温暖安慰。截至目前,这个“家”已接待3000余名患者,帮助500余人从身心两方面“重新站立”。
多年来,王乐秋从未停下助残的脚步。她带领团队在江西各地建起24家“希望之家”,编写《脊髓损伤康复和并发症防治》手册,由江西省残联印刷5000本免费发放;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伤友提供精神慰藉;南昌“希望之家”先后获评全国示范单位、CCTV体坛风云人物提名奖。在她的带动下,南昌温州商会也加入助残行列,20余年资助28个困难残疾家庭孩子上学,持续为康复中心捐赠物资,让爱心不断传递。
“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全国200多个‘希望之家’的守护者,属于每一个顽强的残友,也属于所有献爱心的人。”看着身边需要照料的年轻脊髓损伤伤友,王乐秋眼神坚定,“只要还有人需要帮助,‘希望之家’的灯就会一直亮着,让更多人在绝望中找到光、抓住光、成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