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水域观光旅游,沿着主城区18公里河道流域,打造集合声光电的奇幻夜游 ●将打造集水上运动、培训教学、游玩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以打通“水路”突围的文旅发展路径□施皓文 马帼才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吉 巴河又要上新了。这两天,巴中秦川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水上项目运营负责人李友志有点忙,工作主要围绕巴中市巴州区巴河夜游项目展开。这是巴河流域打造的首个文旅观光项目,于2024年初正式运营,日均客流量超百人次,年营收达500余万元。 “夜游目前只有1个码头,游客乘船游览后只能原路返回。”李友志说,即将新改建4个码头,同步搭建夜间消费场景,争取在明年元旦节期间完成改造亮相。同时,项目将配合升级改造的灯光、新购入的画舫,进一步提升游玩体验,丰富文旅业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旅游强国建设,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地处秦巴山区的巴州区,文旅突围为何靠“水路”?是山区但缺名山 发展目光转向水域 “我们虽是山区,但缺少名山。”巴州区文旅融合发展中心主任余静介绍,此前曾尝试在城区周边大山发展近郊游,但因品牌名气不足、游玩项目单一、缺少文化载体,留不住游客。 于是,发展的目光转向水域。“巴河是巴城母亲河,从城区中心位置穿城而过。主城区人口基数大,适宜发展水域观光旅游。”余静说,巴州区沿着主城区18公里河道流域,打造一场集合声光电的奇幻夜游。 在夜游码头旁,闲置的巴中丝绸厂也被盘活,升级改建为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打造文创产业总部、商业街区、数字科技馆、艺术演艺区、文创博览区、精品酒店区、非遗展示区七大功能板块。“游客下船后,沿着步道走两分钟,就是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不仅能逛展览、品美食,还能参加啤酒节、音乐会等活动。”李友志介绍,园区近期在打造“巴州书局”,涵盖书店、咖啡馆、小剧场、儿童乐园、非遗体验等功能区,更新升级游玩体验。 得益于“水路”文旅打造,沿河两岸的步道也在升级。当地利用零散地块,分类建造体育公园,满足市民日常锻炼需求。“每天晚上吃完饭,我都会和家人来河边散散步。”巴中市民任小华说,巴中丝绸厂重新打造利用,保留不少厂里的老物件,也注入大量新鲜血液,前来打卡游览的游客越来越多。仅靠观光旅游还不够 打出水上体育赛事牌 突围文旅产业,仅靠观光旅游还不够,引进水上体育赛事成为巴州区打出的又一张牌。 巴河在巴中主城区段河道长18公里,河面宽度达155米至220米,落差小且流速稳定,适宜发展水上运动项目。“我们在2024年举办了首届‘巴河杯’桨板邀请赛,参赛选手、市民都给予了正向反馈,赛事也实现盈利。”巴州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徐艺丹说,今年赛事迎来升级,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首站、中国桨板公开赛纷纷“落子”巴河,两项赛事共吸引来自20余省份的700余名选手参与,推动游客人数同比增长23%,全区消费金额达5.6亿元,同比提升36%。 规划还在不断铺开。“明年,我们计划将赛事再升级,承办这两项水上运动的世界杯比赛,届时将邀请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赛。”徐艺丹介绍,巴河水上体育运动中心项目也已立项,将打造集水上运动、培训教学、游玩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预计明年动工建设,彻底打通“水路”突围的文旅发展路径。 此外,巴州区还计划在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内修建直达电梯,与南龛山飞霞阁相连,实现从水路观光游玩到历史人文参观的无缝衔接,将水路文旅与巴中城内的四龛景区串联起来,形成新的城市文旅地标。
上一篇:今冬羽绒服迎来涨价潮,鸭绒价格为啥“坐火箭”?丨川报早读
下一篇:顶住美国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