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杨永君
□本报记者 冯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新形势新要求,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全省发展改革系统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扎实推进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各项部署落地实施,谋思路、定政策、出举措、抓落实,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十四五”时期,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2022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实现万亿级跃升,向5万亿元迈进。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取得新成效。与京津对接合作机制更加完善,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协作、生态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成效显著。雄安新区拔节生长,新区累计投资突破1万亿元。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后奥运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竞争力得到新提升。全省综合算力指数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1,从无到有打造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现代化钢铁、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迅速,共享智造模式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改革开放迸发新活力。“高效办成一件事”惠及广大企业和群众,“双盲”评审改革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全省进出口总值突破6000亿元,唐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沿海港口第2。美丽河北呈现新面貌。河北创新开展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撬动钢铁大省绿色突围。新型能源强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抽水蓄能规划建设总规模位居全国第1。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滚动实施20项民生工程,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89万人以上,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河北,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2020年提高3.35个百分点。
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将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科学制定省“十五五”规划《纲要》,推动“十五五”时期各项部署落地见效。
一是强化经济运行调节。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着力解决基层和经营主体面临的困难问题,全力以赴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二是实施重大国家战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探索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利用京津支撑条件,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不断完善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三是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积极争取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支持,常态化谋划储备、推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落实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出一批多业态融合消费场景,发展服务消费,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率。
四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营造有利于普遍技术进步的良好环境,推动绿电、算力、数据、场景一体发力,发展壮大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等产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培育低空经济等新增长点,改造提升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五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市场、政务、要素、法治、信用环境提升工程,发挥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作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培育壮大临港产业、海洋经济。
六是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精准办好民生实事,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的均衡性、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