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所中职院校学生同台竞技,比拼中文信息处理技能
创始人
2025-11-23 00:02:56

11月21日,在北京政法职业学院,2025“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第二届中文信息处理(文员与书记员方向)赛项决赛(中职组)开赛,比赛将持续至24日,其间,来自全国11个省(含直辖市)22所院校的35支参赛队伍的116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展现新时代中职学子在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技能与职业风采。

据介绍,本次大赛由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中方理事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培训中心主办,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中国发明协会联合主办,是经金砖国家最高领导人会晤筹备委员会认可、外交部备案的国际赛事重要组成部分,自2017年起已连续9年载入《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年度报告》,成为推动国际技术创新、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

参赛学生代表在开幕式上宣誓。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比赛聚焦文员与书记员职业核心能力

本次大赛以“未来技能,创造未来”为主题,聚焦文员与书记员职业核心能力,设置校对排版、PPT制作、音频信息采集、信息缩编、专业知识测试、职业礼仪展示等多个团体及个人竞赛项目,全面检验参赛选手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同时特设教师组说课比赛,促进教学实践交流提升。

开幕式上,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石勇表示,中文信息处理技能是法治文明传承、政务高效运转、社会精准治理的重要支撑。在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的今天,合格的中文信息处理人才不仅要具备“听打精准、书写规范、整理高效”的硬技能,更要拥有“法治信仰、职业敬畏、责任担当”的软实力,是司法公正的“记录者”、政务服务的“保障者”、社会治理的“助力者 ”。

“作为首都唯一一所政法类高职院校,建校43年来,累计为政法系统培训干部1.7万余名,为政法行业和社会输送毕业生3万余名。”石勇介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传统的文字处理技能已升级为“智能采集+精准分析+合规应用”的综合能力体系。职业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将通过大赛,精准对接行业前沿需求,推动“岗课赛证”深度融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技能锻炼中成长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组委会执委会竞赛办公室国际处处长杜红杰表示,大赛是促进金砖国家教育合作技能开发、未来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创新技术最佳实践分析以及人文交流的长效合作机制。以竞赛为抓手,参赛院校和企业共同深化金砖国家务实合作,在金砖技能与技术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持续推进金砖国家技术技能标准制定与课程开发,通过中国职业院校企业参与金砖国家团体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标准走向国际标准;继续推动金砖工坊建设;举办“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讲堂开展理论和技术研讨及技能培训;推动金砖+国家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孵化等。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正在深刻重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个大背景下,中文信息处理这项传统技能正在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已从过去的‘快、细、准’基本要求发展成为集信息检索与处理智能工具应用、多模态、文档制作、数据安全与合规等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素养。”全国司法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吕伟耀表示,特别对司法人员和书记员岗位而言,其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司法办案的质量,评审机构的准确性和司法文书的规范性,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基础。

参赛选手可依据成绩申请C级技能护照

本次大赛为期四天,赛事设置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同时,根据大赛规则,参赛选手可依据成绩申请C级技能护照,作为技能认证证书。

来自全国11个省(含直辖市)的参赛队伍集结。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我们今天带了两个队伍共六名学生参赛,考核学生们作为书记员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和技能,包括中文记录速度,现在庭审的记录速度需达到一分钟220个字,我们的参赛学生实际能达到三四百字以上。”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速录教研室主任孙秀英介绍道。在她看来,书记员不仅要有过硬的速录技能,还需具备法律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

人工智能将带来哪些影响?孙秀英认为,在速记方面,人工智能的核心能力在于高效的信息识别与提取,但其产出的原始文本(如语音转写、图像识别结果等)仍需经过人工的深度加工与专业推敲——包括文件润色、方言语义校准、法条精准援引、核心观点提炼及综合逻辑梳理等关键环节,这一创造性处理过程始终离不开人类的智慧判断。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应用法律学院院长王淑萍亦抱有相同观点。她表示,现实中很多场景是人工智能不能参与的,比如有保密需求或者需要高规格人工速录的工作、缩编修订等场景,都需要人来完成,同时,文员和书记员也要擅长撰写、表达,有知识储备、懂礼仪。该校承办此次赛事,是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实力以及管理水平的综合考验,希望通过此次赛事搭建职业领域的技能平台,“来自五湖四海的师生们可以有一个竞技和切磋的机会,相互学习”。

作为职业教育的“试金石”与技能人才成长的“快车道”,本次大赛不仅为中职学子搭建了展示技能、互学互鉴的国际化平台,更精准对接行业前沿需求,推动“岗课赛证”深度融合,为法治建设领域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未来,大赛将持续以技能为纽带,深化“一带一路”及金砖国家职业教育合作,为推动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贡献更多力量。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付春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在中国近现代史占据重要地位的海... (来源:上观新闻)“一说海派文化,不要老是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讲乡愁和上海人的情结,而是要面对当下,...
新龙江 新故事|老字号的“新...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本报记者 毛晓星“妈妈,我爱你。生日快乐。”——在“秋林里道斯...
“大理论”化成“小故事”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党旗下的身影忙,红色驿站民意商,老旧小区换新装,真敞亮!”“休...
2025京津冀无障碍高品质福祉...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孟若冰)11月21日,以“科技赋能公益 智慧引领未...
津门虎队排名中超第6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顾颖)昨天下午,天津津门虎队在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