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赵文娟 于娜 北京报道
“AI医疗的未来是一个有技术、临床、支付、数据共同构建的护城河。正从技术的壁垒转向‘技术+场景+商业’,也给我们的从业者指出了一个前进方向,仰望星空、构建生态,脚踏实地、打磨产品。”在11月21日举办的2025华夏大健康产业发展暨康复服务大会上,北京普华诊所总经理、天坛普华医院副院长张敬女士在主持《AI医疗的规模化破局:从技术爆发到医疗价值兑现》圆桌对话时,对行业发展方向做出如此总结。
本次大会以“智领健康未来”为主题,张敬主持的这场圆桌对话汇聚了迪安诊断、赛诺医疗、歌锐科技、医脉通等医疗行业代表性企业,共同探讨AI技术从爆发到实现医疗价值的关键路径。
从临床痛点出发,推动AI技术真正创造医疗价值
作为资深医疗管理专家,张敬在对话开场就直指核心:“AI技术正在重塑医疗生态,但从技术爆发到真正实现医疗价值,仍面临临床痛点、支付模式与产业周期的多重考验。”这一开场白为整场讨论奠定了务实基调。
在对话过程中,张敬展现出对医疗行业各细分领域的深刻理解。她引导各位嘉宾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探讨AI技术在医疗场景中的实际应用。在询问歌锐科技高级副总裁兼产品创新总经理刘建勋时,她关注“在医疗设备提供上如何结合AI生态”;面对赛诺医疗董秘黄凯,她希望了解“AI的生态构建如何展开”;与迪安诊断董秘陶钧交流时,她进一步追问“AI使用当中的壁垒、价值”;与医脉通投资者关系负责人胡慧楠对话时,她则希望从医生服务平台角度探讨“AI认知的生态圈”。
张敬特别注重引导嘉宾探讨技术与临床的结合点。她在回应刘建勋关于“AI必须回归临床”的观点时表示,要关注技术“在中后期使用当中,怎么更快的使用”,显示出对技术落地进程的务实思考。
构建产业生态,推动AI医疗可持续发展
在对话的总结环节,张敬精准提炼出了AI医疗发展的关键要素。她指出,需要构建一个由“技术、临床、支付、数据共同构建的护城河”,并敏锐地观察到行业正在“从技术的壁垒转向'技术+场景+商业'”的重要趋势。
张敬提出的“仰望星空、构建生态,脚踏实地、打磨产品”这一发展思路,为AI医疗行业指明了清晰的前进方向。她强调既要有着眼未来的宏大视野,也要有立足当下的务实态度,这种平衡发展的理念得到与会嘉宾的普遍认同。
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张敬展现出对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刻洞察。她从临床管理者的角度,关注AI技术如何真正解决医疗实践中的痛点问题,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以及如何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这些思考为正在探索AI医疗发展路径的从业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为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张敬对AI医疗的发展保持理性而积极的态度。她既看到技术带来的巨大机遇,也清醒认识到实现医疗价值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挑战。这种平衡视角使得她能够引导与会嘉宾进行深度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为推动AI医疗行业健康发展贡献了重要智慧。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