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11月2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有所居专场上获悉,“十四五”期间,北京市不断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全市共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67万余套(间),竣工43万套(间)。在城市更新方面,“十四五”期间北京已累计实施市属老旧小区改造7800万平方米,完成核心区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9700余户,启动实施危旧房改建104万平方米,全面推进D级危楼解危。
公租房配租240批次、房源13.6万套会上,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飞介绍,“十四五”以来,北京公租房备案家庭保障率达到85.5%,连续四年为刚毕业大学生提供1.4万余套青年公寓,助力人才安居。城市低保、低收入、大病、重残4类特困家庭依申请实现“应保尽保”。
公租房备案家庭保障率稳步提升。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杨家骥表示,五年来,北京累计开展公租房配租240批次,滚动提供房源约13.6万套。截至目前,全市公租房备案保障率从2020年的42.5%提升至85.5%,实现城市低保、低收入、大病、重残4类家庭依申请“应保尽保”,完成“十四五”期末保障率达到85%的既定目标,兑现政府庄严承诺。积极推进货币化保障,五年来,累计向5.3万户家庭发放市场租房补贴33亿元;向4.5万户家庭发放公租房租金补贴24亿元,提升保障对象租金负担能力。
为满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北京市2022年起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坚持市场化运作,通过政府政策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参与,不断增加“一间房、一张床”小户型房源供应,满足新市民、青年人、城市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住房需求。北京商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已超额完成“十四五”40万套(间)建设筹集目标。北京市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近13万套(间),建设总量全国最大。
以首创繁星十八里店项目为例,杨家骥介绍,该项目是北京市目前规模最大的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过去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石材加工集散地,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建成后可提供租赁房源6500多套,还配套建设了餐饮商超、图书阅览室、健身房等设施,地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成功实现从低效用地到活力社区的华丽转身。
老旧小区改造总体实施率达98%
在保障民生方面,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成员,北京市城建研究中心(北京市房屋管理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争表示,截至目前,市属老旧小区改造已实施约7800万平方米,“十四五”总体实施率已达98%。已完成楼体节能改造约2650万平方米,更换楼内上下水立管约17万根;小区内适老化改造5万余处,水电气热管线改造约2880公里,架空线梳理和入地约2730公里,建设公共绿地约370万平方米;引入社会资本项目达70个,投资建设便民市场、便利店29个,社区食堂7个。经第三方察访核验,居民对改造工作总体满意度达96%。
此外,王争介绍,2024年,北京市共911台电梯更新获国债资金支持,已全部完成更新。2025年,1万余台电梯更新获国债资金支持,现已开工9008台,完工1692台,各区正加快推进实施。
王争强调,“十四五”以来,北京市累计完成加装电梯3391部,约3.5万户居民受益。电梯更新获国债资金支持的1.1万余台,惠及居民51万余户。
保障民生的同时,北京也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的快速落地及升级。王飞表示,“十四五”期间北京已实施老旧厂房更新项目300余个、重点产业园区提升12个,支撑清华国重、火箭大街、氢能示范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落地。完成西单、王府井等40个传统商圈改造提升,引导业态升级、挖掘新消费潜力。推出亮马河、清河、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等标杆项目,不断营造花园城市建设和美丽经济发展新场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 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