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黑猪“重生记”
创始人
2025-11-22 07:20:32

(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孔 越 谭心仪 朱敏倩 张芬娟

  11月20日上午10点,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明曙的手指在键盘上悬停片刻,然后郑重按下发送键。这份承载着嘉兴黑猪全产业链共富经验的资料,通过网线被送达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

  11月18日至19日,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在嘉兴召开。其间,与会代表组成的考察团驻足青莲食品总部,当许明曙讲到嘉兴黑猪如何从濒临灭绝的困境中突围、最终成为滋养万千农户的“金猪”时,人群中的掌声不绝于耳。“一定要把这份经验总结好,让更多地方学到手。”考察团的嘱托,成了许明曙加急整理资料的最大动力。

  这份值得被珍视的“经验”,源自一头猪跨越千年的“重生”传奇。

  嘉兴黑猪,作为中国四大名猪——太湖猪的核心种群,7000多年前就在江南水土中刻下了专属印记。明代《沈氏农书》中有关母猪一胎可育成十四头的记载,是它超强繁殖力的写照,也让它成为杭嘉湖平原养猪史上的“当家品种”。

  1979年,当这头带着江南烙印的黑猪被作为“国礼”远赴法国时,外国专家的惊叹更印证了它的价值:“若能将其优点移植至法国猪种,我们的研究能飞跃二十年!”

  这份来自异国的盛赞,唤起了大家对本土良种的珍视。同年,嘉兴黑猪原种场应运而生,守护这份独一无二的畜禽“基因密码”。但人们没想到,这场守护之战,会在不久后迎来最严峻的考验。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而来,也搅动了养猪业的格局。一批批“洋白猪”带着鲜明的“效率优势”登陆中国:半年即可出栏,瘦肉率高达65%,完美契合了当时的市场需求。相比之下,需要8个月以上生长周期、肥膘占比偏高的嘉兴黑猪,成了“落后产能”的代名词。农民的选择直白而现实,当养“洋白猪”的收益远超黑猪时,抛弃成了无奈却必然的选择。

  市场的天平一旦倾斜,便会以惊人的速度滑向一端。曾经作为供沪、供港生猪主基地,年出栏量达450万头的嘉兴,21世纪初的猪栏里90%以上已是“洋白猪”的身影。更致命的是,市场萎缩直接引发原种凋零——嘉兴黑猪纯种个体仅存109头!

  千年猪种,命悬一线!

  “难道我们连吃口猪肉,都要被外国‘卡脖子’了?”许明曙直言,当时心像被啥东西揪着,疼得很。他比谁都清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却有约90%的商品猪种源依赖进口,这种“隐形依赖”背后,是随时可能爆发的产业危机。

  “不是农民不爱养本土猪,是市场没给它活下去的空间。”嘉兴市畜牧兽医站副站长张少东的感叹,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在效率与风味的初次对决中,传承千年的美味败给了急功近利的现实,留下的是本土良种岌岌可危的困境。

  2011年,一场没有硝烟的“保种之战”正式吹响号角。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青莲接过了嘉兴市政府委托的重任——为嘉兴黑猪“续上香火”。许明曙在动员大会上的话掷地有声:“我们守的不只是一头猪,也是先辈留下的基业,更是中国农业的底气。”

  保种不是简单的“圈养”,而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技术博弈的系统工程。为了这仅有109头种猪的原种场,青莲投入超过500万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搭建顶级科研平台,院士工作站随之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家李德发,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病理学专家陈剑平领衔的科研团队,带着破解育种难题的决心进驻基地,一场“让本土猪跟上时代”的攻关就此展开。

  “闭门造车式的保种没有未来,要让嘉兴黑猪既守得住根本,又接得住市场。”这是许明曙对科研团队的要求。他们采用全基因组选育技术,在保留嘉兴黑猪高繁殖力、强抗病性等核心优点的基础上,针对性改良生长周期和瘦肉率。更关键的是,他们开创了“价值育种”新模式——消费者爱吃肋排,就优化肋排发育;市场青睐雪花肉,就提升肌肉脂肪分布。育种方向不再是坐在实验室里拍脑袋决定,而是紧跟市场需求的脉搏。

  在保种场里,每头黑猪都有专属的“基因身份证”,技术人员像守护“国宝”般记录着它们的生长数据、繁殖情况。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嘉兴黑猪品种成功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如今,“原种保护+活体备份+遗传物质储存”的三位一体安全体系已然成形,成功培育出“吴越黑猪”“槜李黑猪”“草香花猪”等特色新品系,让千年猪种焕发新生。

  如果说保种育种是“重生”的根基,那么产业升级就是“腾飞”的翅膀。青莲累计投入25亿元,在全国布局13个智慧牧场——黑猪住进恒温恒湿的高楼猪舍,喝着纯净水,吃着定制的“营养餐”。从饲料配比到疫病防控,全程实现数字化管控,“云上牧场”的智慧管理让每万头猪的饲养仅需3名员工,完全颠覆传统养猪模式。

  恰逢其时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的需求从“吃饱”转向“吃好”。青莲顺势推出“膳博士”“太湖黑”等高端品牌,以“无抗养殖”“全程可追溯”定义品质新标准。同时,在产品创新上持续发力:黑松露小笼包、即食黑猪排等深加工产品陆续上市,携手盒马、东方甄选、三只松鼠等知名品牌拓宽销路,在黑猪肉原生风味赋能下,老字号粽子品牌“诸老大”焕发新生,规模跃升至行业第二。嘉兴黑猪从生鲜食材变成了高附加值商品。

  市场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膳博士”连续十多年为中国极地科考队供应猪肉,更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杭州亚运会的指定猪肉供应商,入选“2024浙江好猪肉”榜单。“我们并不是不担心市场价格波动,但我们更相信品质就是最硬的底气,只有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增加抗击周期风险的能力。”许明曙坦言。

  一场“保种之战”,演变成一场产业振兴的浪潮;一头黑猪的重生,更串起一条共同富裕的链条。在青莲总部的数字驾驶舱里,一张全景图谱展现出从保种繁育到农旅融合的8大环节、28个节点,嘉兴黑猪已从单一养殖对象,蝶变为驱动全域发展的“金猪引擎”。

  江苏盐城大丰区的养殖户许万军就是这条共富链上的受益者。有着15年养猪经验的他,2023年加入青莲“共富农场”计划,从养“洋白猪”转为养黑猪。“猪苗、饲料、技术全由公司提供,连销路都不用愁,每头黑猪比以前养白猪还多赚50元。”去年,他饲养的1500头黑猪带来70多万元毛收入。如今,这样的合作农场在全国已有150多家,青莲通过从源头到终端的标准化管理,让养殖户“零风险创业”。

  在嘉兴本地,“共富工坊”的模式也让村集体和村民深度受益。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企业按比例返还收益,年总收益达3500万元。

  现在的嘉兴黑猪,早已不是那个濒临灭绝的“濒危物种”:纯种群体从109头增至1000余头,增长近10倍;成功从太湖猪类群中单列出来,拿下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浙江省十大优异畜禽种质资源。青莲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今年底,嘉兴黑猪及配套系出栏量将达50万头,带动6500余户农户稳定增收。

  “一头黑猪串起一条产业链,把‘土特产富’的文章做深做活了!”参加现场会的代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集智参观完青莲后,言语间满是赞赏。

  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嘉兴黑猪终于得以“重生”。它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千年猪种的守护,更是农业“芯片”的自主可控;它找到的,不仅是一个物种的生存之道,更是中国良种薪火相传的希望之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短道速滑世巡赛格但斯克站林孝埈... 据新华社华沙11月22日电 2025-2026赛季短道速滑世巡赛第三站22日在波兰格但斯克决出奖牌,...
历时2 年视觉中国侵权终于致歉... 来源:国际投行研究报告历时2 年视觉中国侵权终于致歉!打着中国名字总裁是加拿大人,创始人柴继军梁军早...
白岩松锐评:高市早苗不负责任的... 北京青年报2025-11-23 10:37:1711月22日晚,在央视《新闻周刊》中,白岩松锐评高市...
德总理说结束乌克兰危机须获乌方...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正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德国总理默茨22日表示,结束乌克兰危...
全新帝豪亮相广州车展,搭载Fl... 来源:金综科技11月21日,广州车展盛大启幕,吉利品牌旗下紧凑型轿车——全新一代帝豪正式面向公众亮相...